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靶向菌群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后印本

请选择邀稿期刊:

Effect of microbiota-targeted therapy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摘要: 背景 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已有多种靶向菌群的手段应用于临床。 目的 分析靶向菌群治疗对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优化菌群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5月20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筛选报告了使用单一种类的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与粪菌移植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的文献,提取数据,汇总并报告研究结果。结果:共检索出3044篇文献,经纳排标准筛选后共纳入41篇文献,其中益生菌研究11篇,益生元研究8篇,抗生素研究5篇, 粪菌移植研究 17篇。随机对照试验、Rome III、腹泻型IBS、16S rRNA扩增子测序为最多采用的试验类型、诊断标准、IBS亚型及菌群检测方法。乳杆菌属是最多使用的益生菌种类,可在IBS患者粪便中保持活性。益生元可促进粪便与结肠黏膜中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属)的定殖。肠道局部作用的抗生素利福昔明可降低菌群物种丰富度,但对菌群结构无显著影响。粪菌移植后IBS患者的菌群结构趋同于供者,并可升高患者肠道益生菌、降低有害菌的丰度。结论:靶向菌群的治疗手段有助于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与重建,今后可通过统一诊断标准、使用更先进的菌群检测技术、延长随访采样时间,进一步得出更为精确的治疗后菌群变化,为临床制定精准的靶向菌群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版本历史

[V1] 2022-07-26 11:21:38 ChinaXiv:202207.00187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2554
  •  下载量649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