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7-06
摘要: 运动感染作为人类社会互动中感知与动作系统动态耦合的核心机制,其神经机制与进化意义长期存在争议。在社会交往中,个体通过观察他人动作引发的对自身动作的无意识影响被称为运动感染。运动感染构成了人类模仿和社会学习的基础,在社会认知、群体协同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认为,运动感染的本质是感知系统、运动系统与社会认知网络的动态交互。镜像神经系统在动作观察与执行共享表征中发挥基础作用,但其功能需置于预测误差调控与意识路径竞争的整体框架中理解。预测加工理论通过前馈模型校准内部动作表征,揭示预测误差对运动感染方向可塑性的调节作用,阐释从模仿到偏离的行为多样性。社会情境通过前额叶皮层调控感染强度,表明运动感染具有进化赋予的适应性功能。未来研究需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与计算建模的跨学科整合,深化动态交互机制的解析,并探索其在复杂社会场景中的实践路径。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5-11
摘要: 证据积累模型在解释决策认知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尚未阐明刺激是如何被编码为决策证据。结合人工神经网络,该模型能够提取刺激特征并将其嵌入证据积累过程,实现从刺激编码、认知加工到决策反应的全过程建模。本文据此提炼出包含刺激加工、证据积累和决策判断三模块的认知决策神经网络框架,并探讨其不同变式在多选项决策、时序刺激和神经激活模拟中的应用潜力。然而,当前模型在复杂情境下的快速决策模拟仍有限,未来需构建更具泛化的模型与大规模标准数据集,以推动AI在认知研究中的深入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4-27
摘要: 儿童在面对特定事件或特定任务时,常表现出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需区别于气质性乐观与乐观解释风格。研究显示,此类乐观偏差随年龄增长减弱,影响其风险决策、社交偏好及心理健康,其机制可能源于元认知局限、愿望思维、概率学习及动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未来应结合神经科学与遗传学的研究,从生理层面进一步了解儿童基于事件/任务的乐观思维的内在机制,并通过对逆境儿童的研究考察其可塑性。研究成果可深化认知发展理论,为教育干预提供实证支持。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4-09
摘要: 基于执行意图的认知重评(Implementation Intention-based Reappraisal, IIR)作为一种执行意图(即if-then计划)与适应性认知重评相结合的新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在不增加认知负荷的情况下实现对负面情绪的调节,且该调节效应可以从设定情境(If情境)泛化到非设定情境。然而,以往研究未关注IIR的泛化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脑电技术结合图片观看任务,以被试自我报告的效价、唤醒度和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为指标纵向考察IIR对被试当下及未来一周的情绪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在第0 ~ 7天,相比控制组,IIR组对设定负性情境(血腥图片)的情绪体验及唤醒水平持续降低;且该调节效应同样稳定出现在对非设定情境(非血腥图片)的唤醒度评价上;同时,在第0天、第3天和第7天,IIR组相比控制组有更小的中央顶区LPP (400 ~ 1500 ms)波幅和额区LPP (400 ~ 1100 ms)波幅;且中央顶区LPP波幅与唤醒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IIR不仅能长期调节负性情绪并产生泛化效应,且其泛化效果存在一定的持续性。这一研究为IIR在情绪调节领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实证支持。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3-26
摘要: 本文探讨了运动干预在抑制攻击行为中的多维路径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调节、认知控制、社会连结和社会身份认同四大理论路径,提出了动态交互综合模型,从个体层面的心理调节到群体层面的社会互动,系统阐释了运动干预通过改善情绪、提升认知功能、强化行为同步和增强群体认同感抑制攻击行为的综合路径。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运动干预类型、文化背景与个体特质对干预效果的调节作用,同时阐述了神经与生理机制作为理论路径的支撑依据,并提出未来研究可结合动态建模等新技术优化模型验证。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3-11
摘要: 词汇获得年龄(Age ofacquisition,AoA)指个体最早理解某个单词意义时的年龄,研究发现早获得词汇比晚获得词汇的加工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表现出词汇的AoA 效应。针对AoA效应的认知机制,研究者提出了多层次理论、表征理论和任意映射理论。为了系统地考察AoA效应发生的认知机制,本研究使用三水平元分析对考察AoA效应的已有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中检索和筛选了2024年5月15日以前发表的文献,最终纳入130篇研究(271个效应量,N=10697)。元分析结果发现AoA效应的效应量大小为Hedge’sg=0.47(p<0.001,95%CI=[0.41,0.52]),其效应大小受任务类型和词频的调节,并且主要依赖于不同任务的语义相关度,但不受目标认知过程、文字系统和任务语音相关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oA主要影响了语义加工阶段,支持了表征理论,早期习得的词汇具有更丰富的语义网络,从而促进了词汇加工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3-09
摘要: 当前心理学研究主要使用假设-演绎法,它偏重于经验资料的收集并以此来验证理论,却忽视了理论(假说)的建构过程。相比之下,溯因方法论既关注通过经验资料来探测现象,也强调针对现象来建构解释性理论。该方法论认为科学探究应以研究问题为导向,包括两个主要阶段:一是现象探测,它通过归纳法以经验概括的形式探测现象;二是理论建构,它通过存在性溯因生成理论、类比溯因发展理论以及最佳解释推论评估理论。溯因方法论为心理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释框架和方法论指导。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3-03
摘要: 温忠麟等人(2024)在《心理学报》发文聚焦长期以来用法模糊的“影响”一词,并提出“影响关系”概念,或将改变汉语心理学界接下来的语用实践。然而,该文存在若干疑点:“影响”一词无论汉英、无论大众或学界,均视为因果语言,难以被作者说服相信不传达因果意涵;“影响关系”缺失明确定义,似与因果关系并无本质差异;混淆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手段,由于在手段上无法为因果目标提供因果证据,便创设一个不同于因果和相关关系的第三种目标,是奇怪的。更重要的是,共变且有方向性的变量关系并非如作者所言未被命名,一直被学界称为“预测”。据此,此评论旨在提醒学界同仁考虑描述相关情形的其它可能办法、审慎决策是否将所谓“影响关系”引入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2-23
摘要: 空间语言交互受空间线索影响,但多线索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将环境线索、布局线索、社会空间线索编码为空间线索一致性作为核心变量,将空间视角转换能力、场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四个实验探究表述和接收过程在两种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人称视角下,空间参照系受空间线索的支持越多,个体越倾向于使用它进行语言表述且交互效率更高,且布局线索的支持效应大于环境线索;场独立型表述者的参照系选择受空间线索一致性影响更大;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越高,表述者越倾向于承担更多认知负荷,接收者理解效率越高。第三人称视角会削弱空间线索支持效应和高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者的交互优势,提高使用自我中心参照系表述空间信息的概率,还会使两类场认知风格表述者的表述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决策冲突。但无论何种视角下,使用接收者参照系进行语言表述都是提高理解效率的最优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2-18
摘要: 多样化观点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然而,当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人常避免表达自己的观点。本研究(N = 2,094)揭示一种全新的预测偏差:提异议者高估异议接收者的消极反应。研究将被试随机分为提异议者和异议接收者,提异议者预测自己提异议后接收者的反应,接收者报告自己的实际反应。结果表明,提异议者高估接收者的负性情绪、对提异议者的负性评价以及与提异议者的负性关系。研究通过测量被试的关注点揭示导致此错误预测的原因:提异议者比接收者更多关注提异议伤害接收者自尊,而非给接收者提供信息价值。提示提异议者更充分地考虑信息价值可以减轻这种错误预测。本研究拓展了人际交流中的预测偏差研究;为鼓励谈话双方表达不同意见提供可行方法,使人从多样化观点中获益。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2-11
摘要: 中文视觉词汇加工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中文双字词识别诱发了一个反映词形加工的顶中区N200脑电成分,该成分呈现了较为少见的重复增强效应。双字词的词形加工是一个复杂过程,不仅包含对两个单字字形信息的加工,还有两个单字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信息。要进一步理解N200对应的字形加工过程,需要回应一个关键问题,N200是否与单字的字形加工有关。本文以三个实验系统研究了在双字词N200这一时间段内单字诱发的脑电反应,发现与双字词一样,单字在刺激呈现后200 ms也诱发了清晰的顶中区N200反应,且该效应在重复启动时出现增强效应。N200的幅度在双字条件下高于单字,在真字条件下高于假字、非字,说明该成分反映了从部件到单字,从单字到双字的整合加工,是中文字形识别的神经标识,为揭示中文词汇识别的时间进程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1-27
摘要: 为作出令他人满意的决策,人需准确预测各选项带给他人的体验有何差异。不同选项在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上的表现常有优劣之分。相较而言,选项在客观属性上的表现更容易被明确、公认的标准衡量,在主观属性上的表现更取决于个人偏好。本研究考察人能否准确预测客观占优选项(客观属性上表现较好但主观属性上表现较差)和主观占优选项(客观属性上表现较差但主观属性上表现较好)带给他人体验之间的差异。通过四项研究发现,人在预测他人体验时高估主观占优选项(相比客观占优选项)的优势(研究1)。原因是预测者认为他人不够理性,高估他人更看重主观属性而非客观属性的程度(研究2)。由于错误预测他人体验,预测者过度为他人选择主观占优选项(研究3),也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研究4)。本研究丰富了预测偏差、自己-他人决策差异、朴素理性观等领域研究,启示代理决策者和营销人员应精准预测客户体验,方可为他人作出理想决策、收获消费者好评。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1-10
摘要: [目的] 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的先决条件和重要预测因素,本研究探讨了社会经济与福祉因素(经济增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媒体覆盖)对于自杀词典中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地区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研究选用2010-2020年间宏观经济面板数据和微博数据,采用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模型,以经济增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媒体覆盖为自变量,以自杀意念为因变量,进行多层回归分析,并纳入地区交互项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经济增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媒体覆盖均单独对自杀意念有显著负向预测,而在纳入四方面及控制变量后,个体固定效应中,经济增长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其他三方面为负向预测;时间固定效应中,只有经济增长对自杀意念有显著负向预测。加入地区交互项后,经济增长对自杀意念的负向预测呈现西部、中部、东部依次减弱的趋势,媒体覆盖对自杀意念的负向影响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依次减弱的趋势。[局限]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本研究选用的微博数据以年轻人为主,缺乏老年人的文本数据,同时也没有区分性别。[结论]由此可见,社会经济与福祉对于自杀意念有重要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是最关键的因素,且影响机制复杂、具有地区差异。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1-10
摘要: 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中国各省份经济指标及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微博词频面板数据,分析了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程度对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经济指标进行降维,提取了经济规模、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三个主要成分,分别构建了主成分模型、主成分与时间交互模型、主成分与时间及地区交互模型。结果显示,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均受到经济规模和物价水平的显著影响,物价水平影响较小,时间调节了经济规模对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影响,经济规模的正向作用可能随着时间逐渐减弱。地区只对集体主义起作用,东部地区经济规模对集体主义的作用随着年份变化而发生波动。研究结果表明时间调节了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程度对个体主义的影响,时间和地区对中国各省份经济发展程度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也有显著调节作用,进一步说明对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研究应考虑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1-10
摘要: 本研究基于微博大数据文本内容,分析了2019年至2024年间中国大陆各省级行政区有关高考的舆情热度和情感成分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研究采用文本条目数量作为热度指标,结合百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考相关舆情热度在不同年份和省份间存在差异,且与地方经济指标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密切相关。而借助林萃分析系统和大连理工情感词典的情感成分分析显示,高考相关文本在不同时间段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成分特征,并与一些现实因素相关联。本研究为理解高考舆情的热度与情感成分变化规律,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大数据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1-06
摘要: 过去几十年来,研究者开发并验证了多种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疗效与具体干预方式和患者类型等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和元分析,使用METAPSY数据库中的抑郁症:心理治疗与控制子数据,纳入了415项研究,共包含520个效应量,涵盖60127名参与者,评估了八种主要心理治疗方法对抑郁症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心理治疗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综合效应量为0.72。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表现尤为突出。其他如行为激活治疗、第三波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关系治疗也显示出显著效果。此外,对照组类型、地区、抑郁诊断方式、干预形式、招募方式、目标类型和年龄等因素对心理治疗的效果有显著调节作用。尽管存在发表偏倚和异质性问题,但本研究为心理治疗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0-26
摘要: 专注于社会热点事件并捕捉稀缺的公众注意力是实现信息流动的必要前提。通过两个实验研究的生理行为,基于自我控制理论和情绪感染理论,验证了社会热点事件引发的先前正/负面情绪是否会通过对他人的“共情”观点评论触发的规范性道德情绪或通过“评判性”观点和评论触发的视角道德情绪产生降低阈值的效果。此外,本文比较了在情绪感染过程中这两种不同道德情绪的注意力捕捉效果。研究结果发现:(1)与“评判性”观点评论不同,先前的负面情绪对由“共情”观点评论触发的规范性道德情绪(如同情/怜悯、自豪等)有更明显的降低调节效果,其捕捉速度更快;(2)与“共情”观点评论相比,先前的正面情绪对由“评判性”观点评论引发的视角道德情绪(如厌恶/恐惧、羞耻等)有更大的降低阈值效果,其捕捉注意力的速度更快;研究表明,及时利用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先前情绪对不同类型道德情绪的阈值调节效果,将捕捉公众稀缺的注意力以获得关注,扩大社会影响力,并为实现信息流的实现提供实践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0-25
摘要: 基于自我概念理论,采用情景实验法和问卷法,考察辱虐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明确基于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效果和领导成员交换差异(leader-member exchange differences,LMXD)的作用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辱虐管理对基于组织自尊以及员工创新行为的消极影响显著;2)基于组织的自尊能够部分中介辱虐管理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3)LMXD能够增强辱虐管理对基于组织自尊之间的负向影响,也就是说,LMXD越大,二者的负向关系越强;4)LMXD能够增强基于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LMXD越大,辱虐管理能够更多地通过基于组织自尊的传导进而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更强的负向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0-24
摘要: 大语言模型(LLMs)在质性研究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数据编码和解释建构两个关键环节中的应用。在数据编码过程中,LLMs能够以事件或主题为核心,在保留情境信息和概念关系完整性方面具有优势,并能兼顾事件结构的整体性与分析性两方面的需求。在解释建构过程中,LLMs能够辅助研究者进行整体回顾、探索深层动机、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实现有洞察的解读与建构。文章通过示例呈现了LLMs在质性研究中的应用框架与操作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快速掌握的操作指南。文章还提出未来的研究愿景,包括如何在不同研究范式中拓展LLMs的应用,以及LLMs参与质性研究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总体上,LLMs在快速整合大量信息、提供多角度分析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研究者自身在质性研究过程中依然起着关键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0-15
摘要: 高水平运动员需整合情境先验信息与运动学信息,以做出准确的动作判断。本文梳理了信息整合模型及其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根据信息源的可靠性调整其对动作预期的贡献权重。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模型提供了估计运动员在动作预期过程中对不同信息源赋予权重的数学框架。此外,对动作预期过程中信息整合的大脑加工过程仍需深入研究。我们推测,CNV波幅、theta振荡、pMTG和DLPFC激活是相关神经活动的关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