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POI 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旅游要素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旅游“六要素”理论,应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Ripley’s K 函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2024年4月获取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旅游要素兴趣点(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旅游要素均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食”>“购”>“住”>“行”>“娱”>“游”。(2)各旅游要素空间连续性较弱,呈现出“一核、一轴、多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县域尺度下的各旅游要素空间关联性整体较弱,“行”要素与其他要素空间关联性较强,而“游”要素与其他要素空间关联性较弱,旅游要素空间分布格局有待优化。(3)旅游“六要素”的整体空间集聚尺度特征值为33.83 km。其中,“游”要素的空间集聚尺度特征值最大(42.95 km),而“住”要素的最小(18.48 km)。(4)各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旅游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单一因子,研究表明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人口等多维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GDP、夜间灯光指数、A级景区数量、人口密度、第三产业比重等因子对旅游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最为显著。

  • 基于 GeoDetector-MCCA 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与多情景模拟——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及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和混合元胞自动机(MCCA)模型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甘肃段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并开展 2035 年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林地草地覆盖度较高,耕地面积显著下降,且耕地和草地之间的转换最为明显;(2)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包括高程、气温、降水、距农村居民点距离和人口密度,各驱动因素交互作用后的 q 值均有所增大;(3)MCCA 模型在研究区土地利用模拟过程中有良好的模拟精度,总体精度达到 0.903;2035 年不同情景模拟结果各异,自然演变情景耕地、未利用地收缩,其余地类均扩张;耕地保护情景保持了耕地现状存量,草地面积下降明显;生态优先情景林地、草地面积上升显著;经济发展情景表现为更积极的开发模式,建设用地显著扩张。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甘肃段土地管理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我国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使用与激励相关政策进展及实践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1-03

    摘要: 背景 已完成5年本科教育和3年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的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简称“5+3”定向全科医生)是农村基层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重要来源。我国基层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仍需提高,有必要针对我国“5+3”定向全科医生使用和激励相关进展进行分析。目的 了解“5+3”定向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简称定向单位)使用和激励政策进展与实践。方法 梳理2010年至今我国“5+3”定向全科医生使用与激励相关政策、各地典型做法;采用聚敛式混合方法设计,对中西部地区8个省9个县(市)“5+3”定向全科医生、定向单位院长和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2018年以前我国“5+3”定向全科医生使用与激励政策主要为导向性表述,2018年以后相关政策要求更加具体,主要聚焦在提高薪酬水平、聘用与编制、职业发展和履约管理等。现场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5年调研县(市)共培养“5+3”定向全科医生209名,履约率为90.0%(188/209),其中2010~2012级履约率为84.0%(63/75),2013~2015级履约率为93.3%(125/134);工作前履约率为91.4%(191/209),工作后履约率为98.4%(188/191);服务期满全科医生共有63名,61.9%(39/63)的服务期满后续约。被调查的142名在岗“5+3”定向全科医生规培期间年均税后工资为5.4万元,在定向单位年均税后工资为5.7万元,14.1%的全科医生期满后愿意续约。结论 “5+3”定向全科医生履约率逐年增高,实际续约率向好但续约意愿较低。存在全科医生培养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有差距、定向单位的工作条件与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基层实际需求出发,统筹安排“5+3”定向全科医生培养,全面落实薪酬、职称晋升等相关激励政策,研究制订服务期满后续约方案。

  • 基于PLUS模型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多情景预测——以陕西段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2-04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长期供给与最大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应准确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基于多源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构建等方法理论,综合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PLUS模型对2035年其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情况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值整体表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各生态系统服务优势区域同样集中在研究区南部。(2)2000—2020年研究区内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值表现为先降后升,且提升明显,高值区域由南到北不断扩大;除土壤保持服务外,其余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值在研究时段内均有一定提升,且各生态系统服务间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3)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面积提升显著,研究区中北部服务等级提升明显;建设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长,沿黄水系服务等级降低区域聚集明显;可持续发展情景下林地和建设用地均有扩张,研究区北部服务等级提升明显。研究结果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率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2-03

    摘要: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但再入院率依然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文旨在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再入院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医疗服务质量及后续护理等,以期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逐向导航辅助对大尺度环境下空间记忆的影响及改进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9-04

    摘要: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的行为越来越“自动化”,借助逐向导航人们可以按照正确路线快速到达目的地,然而如此高效率的寻路方式带来的可能是空间记忆的削弱。众多研究结果显示逐向导航辅助不利于空间知识的获取,研究者们开始改进逐向导航或设计新的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逐向导航辅助对空间记忆的影响模型,针对如何改进逐向导航提出相关建议。未来研究应改进大尺度环境下空间知识的测量方法,探究逐向导航辅助削弱空间记忆的神经机制,关注个体因素的影响以构建一个更全面的解释机制,开发兼具寻路效率和空间知识获取的新导航系统。

  •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能有效预防复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能够保持血药浓度平稳,但目前尚缺乏维持期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 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在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臂、自身对照的多中心研究。纳入 2021 年 5 月—2022 年 5 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 3 个中心,18~65 岁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口服利培酮制剂换成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维持治疗,治疗期间每 2 周注射 25mg、37.5 mg 或 50 mg,随访 12 周,分别在基线、2、4、8、12 周末使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社会功能;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总体病情变化;使用欧洲五维生存质量量表(EQ-5D)评定患者健康状况;使用辛普森 - 安格斯量表(SAS)、巴恩斯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S)、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评定患者锥体外系反应,并采集患者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共纳入 71 例患者。治疗第 2、4、8、12 周末患者 PSP 总分分别为(48.20±24.65)分、(49.07±25.81)分、(50.46±26.96)分、(51.85±28.16)分,均高于基线[(43.89±22.32)分](P<0.05)。治疗 12 周末患者 PANSS 总分、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5)。CGI-S 评分较基线下降(P<0.05),CGI-I 评分 12 周末较 4 周末下降(P<0.01),EQ-5D 评分较基线提高(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泌乳素升高、锥体外系反应(EPS)、头晕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因不良反应脱落者。结论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期的临床症状,且耐受性良好。

  • 社区共病老年人居家疾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面对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高、多种慢性病共存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社区共病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共病管理模式正不断被探索实践,疾病体验作为来自患者自我报告的健康信息有望成为“以患者为中心”社区共病管理模式的重点内容。目的 深入了解社区共病老年人居家的真实疾病体验,为社区共病老年人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和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最大差异化抽样于 2022 年 8—9 月在郑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 4 个社区中抽取符合条件的访谈对象,基于信息饱和的原则最终纳入 20 例研究对象。在研究目的、文献回顾及专家咨询结果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访谈提纲,预访谈 2 例后确定最终访谈提纲。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 Golaizzi 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提炼出 4 个主题和 11 个亚主题,主要有长期存在的症状困扰(身体功能障碍、疲劳、睡眠障碍、疼痛)、负性心理体验(对未来生活的无助感和担忧、社会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降低、社交活动改变的孤独感)、与共病和谐共存的积极心态(感恩知足、积极适应)、困境下的期望(希望功能改善、寻求多方社会支持)。结论 身体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疲劳、疼痛是社区共病老年人最关注的健康困扰,社区共病老年人的症状管理和多元社会支持有待加强。未来有望采用多维数据进行动态化健康评估,探索共病的共性和个体性规律,实现社区共病的精准管理及干预。

  • “双院”协同视域下书院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探析——以“讨论班”模式为例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4-03-05 合作期刊: 《第八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 》

    摘要: 随着国内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推广,“书院+学院”的“双院”协同育人的培养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书院通识课程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重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凸显养成教育。本文基于“双院”协同育人视角,以“讨论班”教学模式为例,探析在书院通识课程中如何发挥“讨论班”所具备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交互性教学模式特征,助力基础型、发展型和探索型三维向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结构特征。同时针对“讨论班”教学模式在课程运用中的局限性,呈现形式报告化和课堂效果有限性等问题展开探索研究。进一步提出书院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从而更好协同“书院+学院”,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构建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模式。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现状与挑战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3-0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45年来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历程,利用2010—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基层卫生相关数据、2023年世界银行中国和中高低收入国家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等数据,总结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进展和成就。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历程分四个阶段,取得成效包括初级卫生保健网络逐步健全、基本医保覆盖全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经费和覆盖面逐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稳步提升、妇女和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目前仍面临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医保资金比重下降、运行机制缺乏活力、薪酬水平低激励不足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启示,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

  • 神经振荡在意识障碍诊疗中的应用展望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意识障碍(DOC)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挑战性,DOC 的神经机制之一是神经振荡同步性及连接性的破坏。本文从神经振荡应用于 DOC 诊疗的理论基础、应用进展以及存在不足 3 个方面评述了神经振荡在 DOC 诊疗中的研究进展。神经振荡即神经元群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周期性、同步性的放电活动,在不同程度 DOC 中神经振荡的频谱特征、相位同步及对神经调控反应方面有明显差异,基于脑电图(EEG)的神经振荡分析揭示了不同意识水平下的信息传递及处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更准确的区分不同程度 DOC 以及通过调节神经振荡达到 DOC 促醒治疗的目的。尽管目前仍存在机制研究不深入、应用转化较慢等问题,但神经振荡已在 DOC 的诊疗中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 “互联网 +”辩证行为疗法干预模式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0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 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模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缓解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系统中出院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电话随访及心理咨询,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互联网+DBT训练,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正念训练、人际效能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12个月,分别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状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对照组57例、干预组55例完成研究。组间与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CERQ-C评分中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互联网+DBT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意念,提高对情绪控制水平,缓解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 针阔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释放的动态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调整低效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P)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探明其 与乡土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释放规律。该研究 以马尾松、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C)和香椿(Toona sinensis, T)的凋落叶为 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树种和质量比例组合为15 个处理(3 个单一树种处理+ 12 个混合处理)后进行野外凋落叶分解实验, 探讨DOC 释放最佳的凋落叶树种 组合以及混合比例。结果表明: (1) 马尾松和大部分混合处理凋落叶(除了PT64)在分 解初期(0~6 个月)的DOC 含量均显著升高,出现富集现象,之后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降 低,在分解中后期(12~18 个月)或分解末期(18~24 个月)再次出现小幅度的碳富集现象。阔叶 所占比例越高其后期DOC 含量越低。(2) 分解前期(0~6 个月)凋落叶DOC 释放的拮抗效应 较强(58.33%),仅有8.33%(1/12)的混合处理表现出协同效应。之后(6~18 个月)其协同效应逐 渐增强(18 个月, 91.67%),分解末期(18~24 个月)凋落叶的协同效应有所减弱(66.67%)。在所 有混合处理中,PT64 在整个分解期间均出现协同效应,其次为PT73、PCT622 以及PCT613 在大部分分解时期(3/4)出现协同效应。(3) 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分析表明,凋落叶初始质 量因子中N 含量、P 含量、木质素含量、缩合单宁含量、C/N、C/N、木质素/N 以及木质素 /P 是影响本研究区域中凋落物DOC 释放的重要因素。总体而言,马尾松与阔叶凋落叶 混合后的DOC 释放受到树种、混合比例及分解时间的共同影响。相对于其他混合处理, 阔叶占比≥ 30%且含有香椿(T)的混合凋落叶组合(PT64、PCT613、PCT622 以及PCT613) 更能促进DOC 的释放。

  • 媒体融合背景下少儿报刊编辑转型路径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自从互联网诞生开始,科学技术便大踏步地持续向前发展,促使了全媒体时代的应运而生。但也正因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大受冲击,各行各业的报刊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曾在少儿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少儿报刊。因此,传统少儿报刊要想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今天,重新占据报刊市场的一席之地,就不得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新媒体的理念融入报刊创办宗旨内,以全新的面貌走上一条优化产业结构,革新创收模式的转型之路。基于此,本文将以少儿报刊为例,结合新媒体融合概述、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展的趋势、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少儿报刊现状以及媒体融合背景下少儿报刊编辑应有的素养,来进一步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少儿报刊编辑转型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当今时代的少儿纸媒转型提供参考。

  • 空间单粒子效应加速器模拟试验技术及应用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4 合作期刊: 《核技术》

    摘要: 空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高能粒子,单个高能粒子穿过航天器壳体轰击到电子器件,引发器件逻辑状态翻转、功能异常等单粒子效应,进而影响航天器的可靠运行和任务达成。基于地面加速器辐照试验模拟空间单粒子效应是评估电子器件在空间应用时发生单粒子错误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其抗单粒子效应的指标符合宇航应用要求的器件才能在航天器中使用。航天器面临的空间辐射粒子主要是重离子和质子,它们诱发的单粒子效应也最为显著。开展宇航器件单粒子效应地面模拟试验主要依托重离子加速器和质子加速器,为满足单粒子试验需求,需要研发大面积束流扩束及均匀化、高精度束流快速诊断等技术,以及满足大批量试验任务需求的高效试验终端,重点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基于加速器的重离子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技术、质子单粒子效应模拟试验技术和用于器件辐射损伤敏感区识别的重离子微束技术,以及上述技术在宇航器件单粒子效应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知识交流效率视角下图情期刊影响力评价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从知识交流效率视角构建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探索期刊影响力的多维指标评价及优化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DEA模型测算图书情报类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基于期刊效率的差异性与DEA方法的原理识别出期刊间的认可关系,构建认可网络并求解各节点的中心度以表示期刊的影响力,运用期刊指标的相对强度值及其分类结果揭示期刊影响力的成因,并测算期刊知识交流的知识来源冗余率和传播及引证不足率。[结果/结论] 图书情报类期刊整体知识交流效率较高,但存在着差异性;期刊依据影响力的大小,分别位于期刊认可网络的中央、核心和边缘位置,受其他期刊的认可总数与认可程度依次递减;期刊分为学术热点、知识扩散、网络传播、国内影响、国际影响和改进型6种类型,国际影响力型的期刊较少;改进型期刊需要减少期刊知识来源冗余率和传播及引证不足率以提升期刊效率;提出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建议。

  • 信息偶遇行为研究的知识脉络与前沿展望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对信息偶遇行为展开深入的系统综述分析,以推动本研究领域学术创新以及相关信息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方法/过程]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41篇文献展开分析。在知识脉络研究部分,从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等视角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前沿展望部分,将用户信息偶遇的过程分解为偶遇前、偶遇中、偶遇后3个阶段,并对偶遇后续行为的研究进行总结。[结果/结论]信息偶遇行为是信息、个体、技术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偶遇信息使用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而基于信息搜寻过程链的信息偶遇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偶遇研究、基于客观数据驱动的信息偶遇研究以及基于跨学科信息偶遇交叉研究等是未来可行的、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热点选题。

  • 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的系统综述:知识体系、影响因素与前沿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是用户在线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可推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获取代表性研究文献,并通过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来梳理国内外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求助行为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领域。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求助事项、求助者因素)、外部因素(信息环境、社会环境、施助者因素)、中介因素(求助需求、认知性因素)和调节因素(人口统计因素)4个部分。重视研究基础、挖掘影响因素、关注结果变量、推动数据驱动等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 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内容适配剖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为提升用户信息接受体验的愉悦度,挖掘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信息需求期望、信息搜索习惯和信息接受的偏好,并为用户所处场景适配内容是目前业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方法/过程]运用微聚合理论对用户情境进行多维度分析,并通过场景识别搭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内容适配框架。从场景-内容-情境适配的视角出发,构建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内容适配机理模型。[结果/结论]以云舟知识服务空间为例,对其信息接受内容适配程度进行分析,规划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的内容适配路径。

  • 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间歇性中辍是社交网络用户消极使用行为的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代表性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据此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检索、追溯检索和主题分析等步骤筛选出54篇重要文献,对研究主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3个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综述,并据此构建规范性研究流程的框架。[结果/结论]社交网络情境下的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主题的细分程度、理论模型的丰富度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基于信息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交叉学科视角,从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双向博弈、外部社会环境和心理情感体验综合作用角度来深入探究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