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6-14
摘要: 随着大语言模型(LLMs)在自然语言生成和情感计算方面的技术进步,其在心理咨询、医患沟通和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共情模拟能力受到广泛关注。LLMs的共情模拟主要表现为认知共情模拟,而非情感共情模拟,主要包括情绪识别、共情回应和语境适应。当前评估LLMs共情模拟的方法包括人工评估、自动化评估、任务驱动评估,三种方法各有优劣,适用场景有所差异。LLMs共情模拟能力与人类共情能力相比,在共情生成任务方面表现出色,但仍面临情感理解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提升LLMs的共情模拟能力,可以采用数据增强、模型框架与架构优化、强化学习、引导词优化等方法加以改进。同时,模型使用过程中的伦理规范与潜在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18
摘要: 早期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包括遵规-公益、关系、利他、特质四个维度。本研究探索了中国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到高中,N = 9,160)亲社会行为四维度和15题项的网络结构,发现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及学段网络,遵规-公益维度的预期影响指数都最高,之后依次是利他、关系及特质维度。网络比较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的维度网络结构和题项网络结构均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但存在学段间的差异,高中生的网络整体强度显著弱于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这项研究为理解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拓宽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提示未来研究可通过干预遵规-公益维度和利他维度来促进青少年整体亲社会行为发展。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1
摘要: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注意抑制角度下的注意瞬脱范式是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注意瞬脱范式指在固定的空间位置中快速连续地呈现多个刺激(约每秒10个),被试需要在若干分心物中报告一个或多个目标。该范式能够通过控制滞后时间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削弱意识,既规避了被试在主观判断中易混淆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外源性注意导致的误差。基于整合理论观点论证注意瞬脱下两种模式的共存,为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提供相容的理论框架,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测量方式、刺激材料、被试反应方式、加工水平和注意负载等因素影响视觉意识模式的原因。未来研究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对实验方法和操作进行优化,从而基于注意瞬脱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实证探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从三个角度(被排斥者, 排斥者和旁观者)三个时间点(排斥发生前中后)出发, 正念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在社会排斥情境中发挥作用这一系列问题被详细论述, 并概述为一个正念和排斥相关的模型。该模型表明, 排斥发生前, 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拒绝敏感性; 减少排斥者的排斥行为; 排斥发生后, 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痛苦, 有助于旁观者的助人行为; 排斥发生时, 正念可能促进良好沟通, 减少排斥恶化的可能性。未来研究可以针对正念在社会排斥中效益发生的机制以及边界条件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幸灾乐祸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情绪, 但却是一个远未研究透彻的领域。以往研究将幸灾乐祸视为一种不道德的情绪,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其有一定的正向意义并循此展开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全面梳理, 对幸灾乐祸的概念与测量方法的总结及对现有研究的整合, 构想了幸灾乐祸的互动过程模型。该模型的优势在于基于互动视角融合了互动双方(自身和他人)因素, 并基于过程视角明晰了幸灾乐祸乐祸发生的过程和发生后的变化。该模型指出今后研究者应关注幸灾乐祸前后事件的发生情境和情境中的多方互动, 并希冀对其他社会情绪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员工主动行为因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发展而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主动行为对员工本人的人际内影响, 而较少考虑对领导者的人际间影响; 同时, 考虑到员工在领导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对员工的主动行为如何影响领导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做理论性整理将极大丰富对员工主动行为的认识。学界基于归因理论、内隐追随理论、自我-他人评价一致性理论等对上述自下而上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 发现领导者对员工主动行为的态度评价和行为反应受到多重边界条件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具体化员工主动行为所诱发的领导者心理与行为反应, 探索员工主动行为与领导方式的循环关系, 以及深挖主动行为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内在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建言行为发生链中, 管理者扮演着征求者和反应者的不同角色。在管理实践中, 管理者却罕于从员工处征求建言, 或未能对员工建言做出有效反应。在学术界, 目前有关管理者征求建言、纳谏和建言/建言者评估的研究日益丰富, 但不成系统。为解决这些实践和理论上的不足, 提出并整合建言行为链框架; 并基于输入-过程-输出模型, 从管理者角色入手, 系统分析和归纳管理者征求建言、采纳建言、评估建言(者)的前提和结果, 以诠释管理者在员工建言行为链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 并为管理者更好履行建言管理职能提供实践参考。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来自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提示, 女性性激素可能是情景记忆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是, 具体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女性生理周期性激素水平的自然变化构成的两个时期(卵泡后期、黄体中期)为自变量, 利用“What-Where-When Task”情景记忆任务(实验1),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实验2), 探讨生理周期不同阶段完成情景记忆任务的成绩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实验1招募生理周期稳定的33名女性为被试, 在卵泡后期和黄体中期各参加一次实验, 随机顺序依次完成O任务(仅记忆物品, object)、P任务(仅记忆物品位置, position)、OO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顺序, object + order)、OP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位置, object + position)以及PO任务(记忆物品呈现位置及顺序, position + order)。结果发现, 在完成PO任务时, 黄体中期的回忆正确率显著高于卵泡后期。实验2借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进一步探究生理周期影响情景记忆PO任务的原因, 结果发现, 黄体中期额叶脑区的P300以及LPC波的振幅显著大于卵泡后期, 且完成PO任务时的感受性与右侧额叶P300振幅显著正相关。基于上述ERP的结果, 可以认为, 黄体中期在PO任务上的好成绩可能得益于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 这一解释符合前人研究结论。总之, 本研究发现:生理周期对情景记忆中客体的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整合的记忆产生显著影响, 黄体中期的记忆效果显著好于卵泡后期, 可能是因为该时期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本研究有望为理解影响情景记忆的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1-29
摘要: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在线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在线心理学研究具有样本丰富、高效节约、便于共享、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既有助于缓解线下小样本研究的可重复性危机和低生态效度等问题,还能促进开放科学、公民科学和大团队科学等新型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我国在线心理学领域起步较晚,相关科研资源较少。建立和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线上科研平台对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数据安全和科研创新有重要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07
摘要: 从三个角度(被排斥者,排斥者和旁观者)三个时间点(排斥发生前中后)出发,正念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在社会排斥情境中发挥作用这一系列问题被详细论述,并概述为一个正念和排斥相关的模型。该模型表明,排斥发生前,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拒绝敏感性;减少排斥者的排斥行为;排斥发生后,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痛苦,有助于旁观者的助人行为;排斥发生时,正念可能促进良好沟通,减少排斥恶化的可能性。未来研究可以针对正念在社会排斥中效益发生的机制以及边界条件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1-11-13
摘要: 来自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及研究结果提示,女性性激素可能是情景记忆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女性生理周期性激素水平的自然变化构成的两个时期(卵泡后期、黄体中期)为自变量,利用“What-Where-When Task”情景记忆任务(实验1),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实验2),探讨生理周期不同阶段完成情景记忆任务的成绩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实验一招募生理周期稳定的33名女性为被试,在卵泡后期和黄体中期各参加一次实验,随机顺序依次完成O任务(仅记忆物品,object)、P任务(仅记忆物品位置,position)、OO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顺序,object + order,)、OP任务(记忆物品及其呈现位置,object + position)以及PO任务(记忆物品呈现位置及顺序,position + order)。结果发现,在完成PO任务时,黄体中期的回忆正确率显著高于卵泡后期。实验二借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探究生理周期影响情景记忆PO任务的原因,结果发现,黄体中期额叶脑区的P300以及LPC波的振幅显著大于卵泡后期,且完成PO任务时的感受性与右侧额叶P300振幅显著正相关。基于上述ERP的结果,可以认为,黄体中期在PO任务上的好成绩可能得益于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这一解释符合前人研究结论。总之,本研究发现:生理周期对情景记忆中客体的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整合的记忆产生显著影响,黄体中期的记忆效果显著好于卵泡后期,可能是因为该时期显著增强的认知控制能力。本研究有望为理解影响情景记忆的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05
摘要: 员工主动行为因有利于个人和组织的长远发展而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主动行为对员工本人的人际内影响,而较少考虑对领导者的人际间影响;同时,考虑到员工在领导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员工的主动行为如何影响领导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做理论性整理将极大丰富对员工主动行为的认识。学界基于归因理论、内隐追随理论、自我-他人评价一致性理论等对上述自下而上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领导者对员工主动行为的态度评价和行为反应受到多重边界条件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具体化员工主动行为所诱发的领导者心理与行为反应,探索员工主动行为与领导方式的循环关系,以及深挖主动行为与绩效评价之间的内在机理。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02
摘要: 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实验2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如何影响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发现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的恶意创造力表现比无策略的控制组水平更低,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愤怒情绪通过提升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进而促进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作为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