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以“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模式对1例尿全程管理实践并文献复习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的特点,其防治需要多学科协作与长期规范化管理。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糖尿病足管理中常面临专科资源不足、连续性照护欠缺等问题。目的 本文通过对1例首诊社区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的成功管理路径及诊疗过程分析,探索以“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人群管理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梳理分析“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新模式对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全程治疗及管理路径。同时以“糖尿病足,社区”为中文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以“Diabetic foot and Management,Diabetic foot and Administration,Community diabetic foot”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相关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4—2024年,对糖尿病足现有社区管理模式及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突出以“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管理模式的成效与优势。结果 该患者经“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管理后坏疽足趾得以保全、足部感染得到治愈,与此同时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均达到控制标准;结合文献检索结果,目前国内、外对于社区糖尿病足的管理模式多处在探索阶段,包括基于社区的管理模式、医院-社区联动管理模式、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多学科团队管理、利用计算机软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程序和网络摄像头等设备进行远程诊疗和指导模式、人工智能糖尿病足溃疡预测模式以及跨专业糖尿病足管理团队等。结论 以“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足患者管理效果显著,且此模式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糖尿病足管理模式相比团队构架简单,成员分工明确、服务强调个体化、运作效率更高,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 基于代谢组学四妙勇安汤治疗尿的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近些年来,糖尿病足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于糖尿病足的认识及研究逐渐深入,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足的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痛楚,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8月于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血管外科、南岗院区血管外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热毒炽盛型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成清创组、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联用组,各组15例,另纳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首先,运用TCMSP、GeneCards、OMIM、TTD等数据库和软件,寻找四妙勇安汤对糖尿病足的药效学基础、作用靶点及代谢通路。并将四妙勇安汤的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进行整合研究,验证四妙勇安汤干预糖尿病足的可能的有效成分及代谢通路。结果 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刺芒柄花素等;可能通过AKT1、TNF、HSP90AA1、MAPK8、STAT3等靶点,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磷脂酰基醇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途径治疗糖尿病足,其中磷脂酰基醇信号通路与四妙勇安汤血清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可能是四妙勇安汤干预糖尿病足的代谢通路。

  • 外泌体微小 RNA 参与尿溃疡修复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摘要: 糖尿病足溃疡(DFU)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一种难愈合创面,其愈合延迟过程主要是有新血管再生障碍、持续的创面炎症反应、创面再上皮化障碍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异常。外泌体微小RNA(miRNA)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可调控影响DFU愈合的多种靶基因转录翻译。本文旨在简要综述外泌体 miRNA 对新血管再生、炎症反应、创面再上皮化功能以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功能在 DFU 修复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DFU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血清25(OH)D3水平与尿创面愈合相关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 DF 发病率高达 15%,预后不佳,年截肢率高达 22%,年死亡率高达 11%,医疗费用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维生素D 在 DF 创面愈合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一效应。目的 探索血清 25 羟维生素(OH)D3[25(OH)D3]与 DF 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 20202021 年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 Wagner 分级 2~4 级的 DF 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随访 3 个月,将 DF 创面仍未愈合者 55 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 Wagner 分级进行 1 ∶ 2 匹配,获得 DF 创面在出院后 3 个月内愈合者 110 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补充维生素 D 治疗前,抽取静脉血 2 mL,用于检测血清 25(OH)D3 水平。收集患者详细基线资料、生化及影像学指标: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糖尿病病程及家族史、住院时间、生活习惯(饮酒、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及 Wagner 分级;生化指标包括 25(OH)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合并骨髓炎。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不同 25(OH)D3 水平与 DF 创面愈合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对照组长(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饮酒情况、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Wagner 分级、骨髓炎、HbA1c、ESR 及 CRP 后,血清 25(OH)D3 水平为 20~<30 ng/mL、10~<20 ng/mL 及<10 ng/mL 的患者,其 DF 创面未愈合的风险分别是血清 25(OH)D3 水平 30 ng/mL 患者的 1.30倍(95%CI=1.12~1.63)、2.01 倍(95%CI=1.55~2.80)及 2.29 倍(95%CI=1.66~3.92)。结论 血清 25(OH)D3 水平<30 ng/mL 是 DF 创面未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 尿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8-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病情重,疾病进展快。性能好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目的系统评价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发表的关于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期限为建库至 2023-05-15。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数据,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对模型进行质量评价。使用 stata17 软件对模型中预测因子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 13 篇文献,包含 13 个模型,其中 12 个模型的 AUC>0.7。7 个模型进行了模型校准,8 个模型进行了验证。预测模型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评估结果显示,纳入的 13 篇文献中有 1 篇为低偏倚风险,其余 12 篇均为高偏倚风险;模型适用性方面,1 篇为低适用性。Meta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95%CI=1.04~1.24)、糖化血红蛋白(OR=1.56,95%CI=1.26~1.94)、足溃疡史(OR=5.93,95%CI=2.85~12.37)、足截肢史(OR=7.79,95%CI=2.74~22.17)、单丝试验敏感性减弱(OR=1.59,95%CI=1.42~1.78)、足真菌感染(OR=6.14,95%CI=1.71~22.04)、肾病(OR=2.09,95%CI=1.65~2.65)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仍存在不足,未来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可重点关注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足溃疡史、足截肢史、单丝试验敏感性、足真菌感染、肾病等预测因子。

  • 尿溃疡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 Logistic 回归、支持向量机和 BP 神经网络模型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足溃疡(DFUs)首次复发与再次复发率逐年上升,且早期复发风险高于远期风险。导致 DFUs 复发的风险因素较多,目前缺乏系统的筛选,因此需要探索 DFUs 复发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识别出复发高危人群。目的 探讨 Logistic 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和 BP 神经网络(BPNN)模型在糖尿病足溃疡(DFUs)复发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和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 DFUs 患者 390 例作为开发模型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后 1 年内 DFUs 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16 例(29.7%)和非复发组 274 例(70.3%)。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病史评估和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糖尿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DFSBS)评估患者糖尿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采用慢性病风险感知问卷评估患者 DFUs 风险感知水平。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 DFUs 患者出院后 1 年内 DFUs 复发的影响因素;将患者按照 70:30 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运用 Logistic 回归变量筛选策略,分别建立 Logistic 回归、SVM 和BPNN 模型;绘制各模型预测 DFUs 复发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查准率、召回率、正确率、F1 指数及 ROC 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 DFUs 患者年龄、BMI、发病后就诊时间、住院时间、吸烟史、足溃疡分级、受累足趾截肢史、溃疡位置在脚底、独居、足部存在行走障碍、溃疡因外伤引起、踝肱指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重耐药菌感染、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足部护理行为、风险感知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1例糖尿病右足溃疡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6-12

    摘要: 本文总结1例糖尿病右足溃疡患者伤口的护理经验。根据辩证,在不同时期给予中药外治法祛腐排脓、推陈出新、生肌收口,同时基于循证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加快患者伤口愈合。

  • 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现状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24

    摘要: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概括目前DF的高危因素、预防要点及护理干预现状,旨在为预防DF、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的质量提供参考。

  • 医护一体化模式指导下1例尿合并丹毒的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6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合并丹毒的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方法 选取我科1例糖尿病足合并丹毒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结果 本案例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医护相互协作,根据医生的中医辨证,从专科方面进行指导,制订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缓解疼痛,诊疗护理期间,医护共同了解患者疼痛、诊疗及护理情况,及时调整诊疗护理方案,给予患者全方面、整体连续性的护理,使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结论 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全方面、整体连续性的护理,使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医护一体化模式指导1例脱疽患者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06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协作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方法 选取我科1例糖尿病足合并严重静息痛患者,将医护一体化查房与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相结合,进行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结果 住院期间通过医护一体化查房,对病人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和归属健康指导,结合中医护理外治方法,经过15 d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局部疮面基本稳定,静息痛基本消失,创面愈合趋势良好出院。结论 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全方面、整体连续性的护理,使患者缓解疼痛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缩短病痛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医护一体化模式指导1例脱疽患者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7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协作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方法 选取我科 1 例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 结论 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全方面、整体连续性的护理,使患者缓解疼痛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缩短病痛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尿溃疡愈合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愈合后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尚缺乏系统的循证研究。目的 探讨DFU愈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DFU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次住院诊断为DFU的患者作为源人群,按愈合后3年内是否复发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主要暴露因素等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 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以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筛选DFU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DFU复发与危险因素数量和时间的关系。 结果 DFU愈合后3年内的总复发率45.3%(86/190),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 1.88,95% CI 1.06-3.76,P=0.04)、HbA1c>7.5%(OR= 5.04,95% CI 2.02-11.8,P=<0.001)、PAD (OR= 2.56,95% CI 1.46-4.84,P=0.008)、骨髓炎(OR= 2.22,95% CI 1.25-4.18,P=0.01)、胼胝(OR= 3.01,95% CI 1.65-5.20,P=0.002)、ABI<0.9(OR= 2.98,95% CI 1.42-5.66,P=0.022)、足底部溃疡(OR= 5.88,95% CI 2.24-8.99,P<0.001)、Wagner分级3级(OR= 4.66,95% CI 2.01-9.42,P<0.001)是DFU复发的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合并危险因素的个数集中在5至9个,而对照组中大部分患者合并2至5个危险因素。病例组第1年复发35人、第2年28人、第3年23人,累及复发率第1年18.4%(35/190)、第2年33.2%(63/190)、第3年45.3%(86/190)。结论 DFU的复发率较高,可能与年龄>60岁、HbA1c>7.5%、PAD 、骨髓炎、胼胝、ABI<0.9、足底部溃疡、Wagner分级3级等危险因素有关,且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复发率呈正相关。

  •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Wagner3、4级尿117例效果观察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TTT):骨与骨膜联合搬运治疗Wagner3、4级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应用改良TTT技术治疗的11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术后保足率、功能性保肢率、大截肢率和溃疡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足部皮温改善情况、静息痛情况及术前术后CTA对比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5~24月,平均(14.214.06)个月。术后保足率(未截肢或踝关节以下截肢)为95.73%(112/117),功能性保肢率(未截肢或中足中段以远部位小截肢)为83.76%(98/117),大截肢率(踝关节以上截肢)为4.27%(5/117),除截肢患者外其余患者术后溃疡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14.5周,平均时间为(9.072.02)周;患者术后足温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伴有静息痛患者的足部疼痛较前显著缓解(P<0.01);CTA显示70.34%(94/117)的患者术后血管情况好转,微血管数量增加,足部血管网重建;在骨搬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97%(14/117),其中截骨区域皮缘坏死、下肢静脉血栓、钉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98%(7/117)、4.27%(5/117)、1.71%(2/117)。 结论 改良TTT技术骨与骨膜联合搬运可以通过刺激下肢微循环的重建促进创面愈合,短期内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静息痛的症状,改善足部温度;同时相对于传统TTT技术,该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大大减少,为治疗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1例Wagner 3级尿患者的伤口护理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6

    摘要: 本文总结1例Wagner 3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伤口护理经验,通过科学评估,了解患者整体情况,明确风险因素,以此制定针对性的伤口换药、疼痛干预、营养支持以及心理干预方案,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促进患者伤口恢复。

  • 高危尿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0-21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为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更好的护理策略、制定更为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出40例高危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干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足部状况影响。结果 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评分改善率85.00%(17/20),高于对照组的65.00%(13/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感染和足部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患者截肢,对照组3例患者截肢。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提高高危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干预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干预。

  • 中药敷料联合银离子敷料换药促进尿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双黄丹”敷料、银离子敷料联合换药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效果,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3月—9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双黄丹”组、银离子组和联合组,各15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三组分别给予自制中药“双黄丹”敷料换药、银离子敷料换药和中药“双黄丹”联合银离子敷料换药。比较三组中医证候积分,评估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创面面积最低,与“双黄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水平联合治疗组高于“双黄丹”组和银离子组,中医证候积分联合治疗组低于“双黄丹”组和银离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双黄丹”敷料联合银离子敷料换药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伤口创面愈合,且安全性良好。

  •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尿骨髓炎感染骨组织中的病原微生物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糖尿病足骨髓炎(DFO)感染骨组织中病原微生物特点,为临床感染病原菌的鉴 定及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 收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于本科室住院的16例DFO患者清创术中获取的感染骨标 本,分别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血培养分析仪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分析16s rRNA测序结果中DFO的菌群特点, 并与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 16s rRNA测序显示DFO骨组织病原微生物多样性较大,分布较为均匀,共获得优势菌属20种, 占 所有菌属的87.00%,其中Prevotella是丰度最大的菌属。两种鉴定方法结果均显示DFO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与培养 法相比, 16s rRNA测序阳性率较高(100% vs 88.24%),平均每个样本病原菌数较多(12.56 vs 1.50),革兰氏阴性菌所占的比例较 高(67.16% vs 50.00%)。此外, 16s rRNA测序结果覆盖了除 Escherichia coli、Serratia marcescens及Enterobacter cloaca外的所 有培养病原菌结果,甚至有高达13种菌属不存在于培养结果,其中Anaerococcus、Veillonella、Bacteroides、Fusobacterium、 Porphyromonas、Finegoldia、Prevotella、Peptostreptococcus、Parvimonas、Peptoniphilus和Bulleidia均为专性厌氧菌或严格厌氧 菌,而培养结果中并无厌氧菌的出现。但培养结果显示,DFO中多重耐药菌的比例高达58.33%。结论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能较好展示DFO骨组织中菌群微生态的多样性及丰度特点。DFO骨组织病原微生物多样性大,分布均匀,但优势菌属分布离 散,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与培养法相比, 16s rRNA测序对病原菌的鉴定简单而准确,尤其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鉴定方 面有显著的优势,可快速而准确地指导DFO感染治疗。

  • 尿合并骨髓炎创面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合并骨髓炎的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372例糖尿病足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有无合并骨髓炎分为有骨髓炎(OM)组(54.6%)及无骨髓炎组(Non-OM)组(45.4%),比较组间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骨髓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OM组以革兰阴性(G - )菌感染为主(53.7%),而Non-OM组以革兰阳性菌(G + )菌感染占优势(56.7%)(P=0.001)。G + 菌以葡萄球菌属最常见(35.1%),OM组中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64.9%、68.5%)显著高于Non-OM组(29.2%、32.6%)(P4 cm2 的患者应警惕骨髓炎的发生。

  • 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二甲双胍(Metformin)对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组,BSA对照组(300 μg/mL),AGEs刺激组(100,200,300 μg/mL),药物组(AGES 300 μg/mL+Metformin 1 mmol/L),采用CCK-8检测24,48,72 h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72 h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1-2表达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AGES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AGES 300 μg/mL诱导72 h后可见细胞凋亡明显增多(X0.72±0.02 vs 1±0.04,P<0.05),加入二甲双胍后可对成纤维细胞起一定保护作用(0.98±0.02 vs 0.72±0.02,P<0.05)。Western Blot显示AGES 300 μg/mL刺激成纤维细胞72 h后,caspase-3 , 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 , Bol-2Bax比值下降(P<0.05 ),二甲双胍作用后caspase-3 ,Bax蛋白表达水平较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而B c1-2及Bcl-2/Bax比值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AGES可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控caspase-3 ,Bax及B c1-2表达,从而起到抗凋亡作用。

  • 近10年我国尿治疗领域知识图谱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提交时间: 2016-06-14

    摘要: 摘 要:目的: 统计分析近10年我国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热点,预测我国糖尿病足治疗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方法: 利用SPSS22.0制作绘制年度发文量趋势图、关键聚类分析图及期刊来源频数图,SATI3.1统计文献来源及绘制关键词矩阵,CiteSpace4.0绘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网络共现图谱。结果:国糖尿病足治疗领域年度发文量逐渐增加,波动较小;作者之间合作密切;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关键词较好地反映出了我国糖尿足病近10年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同时也存在糖尿病足基础方面的研究较少;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期刊来源广泛,但期刊影响因子较低。结论:在今后研究中,我国糖尿病足治疗领域中的相关工作者及机构,应加强合作,重视糖尿病足基础的研究及高质量的成果的发表,努力使我国糖尿病足的治疗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