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他 提交时间: 2025-07-08
摘要: 堆芯补水箱(CMT)是与反应堆主冷却剂系统(RCS)保持等压的一种非能动安注技术,在大型商用压水堆和多用途小型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MT安注时,内部的冷热流体会形成显著的分层界面,直接改变CMT安注的驱动力,对瞬态安注流量存在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堆芯补水箱安注实验装置,在起伏、倾斜和摇摆等典型运动条件下,对CMT内冷热分层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起伏运动对热分层现象的影响取决于起伏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相对大小;倾斜条件对CMT内冷热分层的影响不显著;摇摆运动会加速CMT内部冷热流体间的扩散混合过程,导致冷热分层区域内的轴向温度梯度降低,分层区域变厚。摇摆运动条件下,周期减小或最大角度增加都会导致冷热流体的混合扩散效应增强,最终使得整个CMT内部区域向斜温区转变。
分类: 力学 >> 力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全面概述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领域的研究现状,突出分析系统设计、控制算法、刚柔多体系统和工程应用等核心方面。介绍了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系统设计,探讨了各类控制算法在该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刚柔多体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在这些关键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技术发展、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当前领域研究的亮点和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动力定位海洋平台-立管刚柔多体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7-04
摘要: 在剧烈海洋环境下,内置式稳压器内部的液位会产生大幅度波动,威胁反应堆的安全运行。为关注剧烈海洋工况下内置式稳压器内部的液位响应特性,本文通过试验的方式,对多种运动形式下液位所产生压力的波动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摇摆运动影响压力信号的因素是因为液面在摇摆过程中与测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产生变化;横荡、纵荡运动影响压力测量的因素来源于流体在运动时会周期性冲击壁面与液面由于惯性产生倾斜的趋势;起伏运动对压力测量的影响主要来源于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改变,周期性造成超重失重现象。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的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工作通过全 面梳理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和自然地理特征,将我国近海按照不同尺度划分为若干等级的生态空间单元,有效 刻画了海洋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的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支撑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 析了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的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海洋生态分类分区研究和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海洋生态 分类分区的实践经验和应用前景,并对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实现路径提出建议。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陆交汇面是衔接陆域、海域功能区划的关键性空间枢纽,优化海陆交汇面自然生态功能、经济产业 功能、国土安全功能对于促进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升经 济社会环境效益、有效分配资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厘清我国海陆交汇面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基础 上,梳理了目前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出促进海陆功能区划衔接协调程度提 升的重点建设任务与发展路径。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经过20 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建成集观测、研 究、示范与服务于一体的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野外综合观测体系与数据在线可视化平台。该平台以海洋性冰川 与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为基础,围绕海洋性冰川区可持续发展关键科学问题,深入分析了海洋性冰川变化的过 程机理,揭示了海洋性冰川变化的水文、微生物、气候效应,评估了海洋性冰川旅游服务成效与冰湖溃决灾 害综合风险,研究成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碳汇交易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强国等战略的内在要求和有效机制。文章分析比较了我 国海洋碳汇交易的政策与实践,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在碳市场建设、“双碳1+N”政策框架下,我 国海洋碳汇交易顶层制度初具基础,具体表现在:国家层面出台实施了多部海洋碳汇标准;在地方层面上, 部分区域发布和实施了典型海洋碳汇交易的核算指南或方法学,操作性政策正在逐步构建;个别区域开展了 海洋碳汇交易的探索性实践,探索性交易涉及红树林、双壳贝类、大型藻类、盐沼等交易标的,以及直接购 买、参加保险、质押贷款、拍卖等交易方式。我国海洋碳汇的政策规范和探索性交易,为未来更加规范的海 洋碳汇交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不健全的交易流程、不规范的审查和报告、缺乏监督的平台和普遍较 低价格等因素,降低了海洋碳汇在碳资源优化配置及蓝色经济转型升级中应发挥的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 推进未来海洋碳汇交易发展的建议:将海洋碳汇纳入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为核心的交易体系, 加快标准和方法学研制以健全操作性政策,改进交易流程、健全方法、多元化主体,并开展针对性的实践。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动力与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海洋拖曳系统是典型的刚柔多体系统。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关于海洋拖曳缆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研究都没有非常充分地考虑到阻尼的作用。但在海洋拖曳系统的结构动力学分析中,特别是拖缆回转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分析中,阻尼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且由于阻尼的存在,拖缆的模态特性也会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为探究瑞利阻尼在拖缆回转过程中的影响,基于凝集质量法对瑞利阻尼的在拖缆系统中的表达形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与分解,并对各个阻尼分量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到了一些较为通用性的结论,对于实际海上拖曳作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是典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本研究旨在以边海研究为例,归纳其文献需求特点,探讨相应的文献保障策略。[方法/过程]综合运用引文核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自2007年建院以来所有发表文章的引文文献类型、学科、语种、被引年限间隔等指标,以及研究人员的主观文献需求访谈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边海研究的文献需求总体上更加复杂多样,对期刊、图书、网络资源的依赖度高,政治学、法学特色突出,中英文文献占比近九成,文献时间跨度大。因此,图书馆应立足用户文献需求,注重馆藏特色资源建设,细化文献资源建设策略,优化学科服务。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8-23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 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 样性框架,确定了2030 年保护30%海洋的系列目标,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框架目标协同增效成为 重要议题。文章从适应国际趋势、履行国际公约责任、维护海洋权益和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分析了我国 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从国家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和海洋综合实力支撑等方面探讨了可行性。 总结梳理了我国海洋保护区规模小、发展慢、与国际差距大,管理理念上以陆管海、未实施陆海分类管理, 管理体制不完善、技术标准落后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完善海洋保护区管理体制、优化整合近海保护 区、推进南海国家公园建设、关注全球海洋保护治理等对策建议。
分类: 地球科学 >> 海洋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5-31
摘要: 涡致混合扩散是物理海洋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有效扩散理论,研究示踪物等值线在海表地转湍流的多尺度搅拌作用下,发生拉伸、扭曲、变形、折叠等改变其几何拓扑结构的现象,并探讨了等值线分形长度的变化与混合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转流场的搅拌下,示踪物的等值线会被迅速拉长,并产生丰富的精细结构。这种分形式的增长可达原长度的10-20倍,是混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而涡丝和锋面伴随的梯度增强虽然也有贡献,但为次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示踪物模拟过程中,小尺度扩散会通过不可逆混合对示踪物进行均匀化,从而抹平等值线的精细结构,抑制等值线的增长,限制混合效率的提高。基于数盒子算法计算了等值线的分形维度,其数值在1.4到1.6之间,介于一维和二维之间。但由于地转湍流数据分辨率的限制,无法考虑更小尺度(次中尺度过程)的搅拌作用,可能低估了等值线的分形长度和混合效率。本研究将海洋混合与等值线几何特征联系了起来,初步得到了分形长度和混合效率两者的经验关系式,未来可以利用图像识别等成熟遥感技术将海洋示踪物等值线的几何特征直接转换为混合效率,为诊断分析海洋混合及其参数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采用周浸实验模拟了A1060纯Al在我国万宁、西沙两种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和失重法等方法研究了A1060纯Al在室内模拟大气环境和户外实际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和腐蚀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周浸实验后A1060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组成、腐蚀动力学规律与实际热带海洋大气环境暴露实验结果的相关性较好。结合灰关联法建立了A1060在两种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寿命预测模型。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利用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七门明清时期铁炮的锈蚀产物的成分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使用离子测量仪对脱盐过程中铁炮浸泡液中Cl-浓度进行检测。根据分析结果,对7门铁炮进行了清洗除锈、脱盐除氯、加固、缓释、封护及做旧等保护修复处理。结果表明,对7门古铁炮的保护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通过周期浸润加速腐蚀实验,研究了不同Ni含量的耐候钢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规律。采用失重法评价耐候钢的耐蚀性,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方法对耐候钢表面生成的锈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实验钢的耐蚀性逐渐增加,当Ni含量超过3%(质量分数)其耐蚀性较对比钢提高了两倍;Ni的存在能够提高实验钢的自腐蚀电位,并促进保护性腐蚀产物α-FeOOH的形成;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实验钢中Ni含量越多,实验钢的电阻越大,锈层的保护性越好。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采用电化学刻蚀-表面修饰-全氟聚醚油注入三步法在模板材料纯Al表面制备了仿猪笼草超滑表面,研究了仿生超滑表面对典型腐蚀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及所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超滑表面在静态和动态环境均可明显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这主要是由于仿生超滑表面作为一种“类液体”表面,无法为细菌的附着提供锚点。同时,全氟聚醚油可通过阻止腐蚀性介质向基体的渗入,抑制基底Al的腐蚀过程。该研究的开展可为海洋微生物腐蚀防护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利用宏观腐蚀形貌分析、3D微观形貌分析、腐蚀产物XRD检测、电化学阻抗谱对火焰喷涂Al和Zn-Al15%涂层在舟山站潮差区和飞溅区的腐蚀行为进行了探究,其结果显示:两种涂层经12a海洋环境实验仍具有很好的保护性能,喷Al和Zn-Al涂层在潮差区腐蚀比飞溅区腐蚀严重;喷Al比Zn-Al涂层有更好的耐蚀性;EIS测试说明喷Al的阻抗值大于喷Zn-Al涂层,喷Al涂层的防护效果优于Zn-Al涂层。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介绍了海洋防腐涂料的防腐机理;综述了国内外海洋防腐涂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环氧类防腐涂料、聚氨酯防腐涂料、橡胶类防腐涂料、氟树脂防腐涂料、有机硅树脂涂料、聚脲弹性体防腐涂料和富锌涂料的性质特点及其应用,及其不足与今后研究的方向;展望了海洋防腐涂料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通过2a现场暴晒实验,采用腐蚀形貌宏观观察、SEM、XRD及失重法,对电镀锌板在青岛和西双版纳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电镀锌板在不同Cl-浓度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电镀锌板在青岛和西双版纳大气环境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分别为0.76和0.1935μm/a,在青岛大气环境中暴晒2a后局部有红锈产生,主要腐蚀产物为Zn5(OH)8Cl2H2O,ZnO和Zn(OH)2,在西双版纳大气环境中表面有少量白色锈点,主要腐蚀产物为2ZnCO3·3Zn(OH)2,ZnO和Zn(OH)2。电镀锌板在青岛和西双版纳大气环境中主要表现为均匀腐蚀,并伴有局部不均匀坑蚀;青岛大气环境中的Cl-使电镀锌板在青岛大气环境中的腐蚀加剧。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由于海洋腐蚀环境苛刻,海洋环境中的钢铁与周围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受到严重腐蚀。其中,飞溅区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受多种因素影响是5个区域中腐蚀最严重和防腐蚀措施最容易失效的区带。本文综述了海洋飞溅区钢结构各种防腐蚀方法,对比了不同防护方法的优缺点。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碳库,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 30% 由海洋吸收,而海洋储碳周期达数千年,这对缓解并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至关重要。利用海洋吸收和封存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文章定义了海洋碳封存的专业技术范围,总结了海洋碳封存相关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当前海洋碳封存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以期为我国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管窥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