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深化完善信息偶遇理论研究,以为用户提升信息偶遇能力及相关服务商优化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模式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路。[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30个移动互联网信息偶遇关键事件,基于扎根分析理论,利用Nvivo11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经过对自由节点间关系的概念化与范畴化,最终形成信息偶遇过程相关的13个树节点及7个核心树节点。[结果/结论]移动互联网信息偶遇过程可分为信息偶遇前、信息偶遇中、信息偶遇后3个阶段,包括注意启动追踪摘取利用返回结束7个环节,3个阶段分别经历了认知断带、填平断带、跨越断带从而完成偶遇信息的意义建构。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生成论的情绪学说从“意义建构”的视角看待情绪的动力作用, 主张情绪与认知相互交织, 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身体活动密切联系。情绪是身体的情绪, 身体是情绪体验中的身体。身体在情绪体验中扮演着构成性角色。根据这一观点, 情绪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倾向, 是在理解环境意义基础上的具身行动。情绪并非发生于有机体头颅内, 而是产生于大脑、身体和环境的互动与耦合之中。由于认知与情绪在生成论的视域下统一在有机体意义建构的活动之中, 因而认知的4E属性也必然反映到情绪上, 使得情绪和情感也具有了具身、嵌入、延展和生成特征。情绪的生成理论为了解情绪, 进而理解意识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