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5-07-09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目的】探讨融媒体时代出版编辑流程的变革路径,分析技术驱动和用户导向理念对编辑流程优化的影响,为出版机构在融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效内容生产与传播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践,系统梳理融媒体环境对出版行业内容生产、传播模式及编辑组织方式的影响,从技术赋能、内容融合与团队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编辑流程的路径与建议。【结果】融媒体时代推动出版行业实现编辑流程的动态化、协同化与用户导向化,通过数据智能化、全媒体内容生产与多渠道传播,以及编辑角色的复合化转型,形成以技术驱动、用户反馈闭环为核心的编辑出版新模式。【结论】通过强化技术应用、提升团队融媒体能力和推动内容多平台传播,出版机构能够在融媒体环境中实现编辑流程的深度优化与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持。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IgA血管炎肾炎(IgAVN)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之一,但临床对患儿血液指标和尿蛋白定量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IgAVN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规律及与患儿部分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2023年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IgAVN患儿,收集其24 h尿蛋白定量、基本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24 h尿蛋白定量与患儿血液指标的关系。结果 经数据治理,共纳入IgAVN患儿3 774例,其中男2 230例,发病年龄10.0(7.0,12.0)岁;女1 544例,发病年龄10.0(7.0,12.0)岁。HSPN患儿不同性别,血常规中不同单核细胞百分数(M%)、血红蛋白浓度(MCHC)范围,肝肾功中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范围,免疫六项中不同C3、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范围,T细胞亚群中不同CD3%、CD3CD8%、CD4/CD8范围的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4 h尿蛋白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s=-0.179,P<0.001)。24 h尿蛋白定量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红细胞沉降率(ESR),与肝肾功能指标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与免疫六项中免疫球蛋白E(IgE),与凝血指标中D2聚体(D2)、凝血酶时间(TT),与T细胞亚群中的CD3、CD3CD4、CD3CD8呈正相关(P<0.05);与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百分数(L%)、嗜酸粒细胞百分数(E%),与C反应蛋白(CRP),与肝肾功能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肌酐(Cr)、尿酸(UA)、钙(Ca),与免疫六项中IgG,与凝血指标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T细胞亚群中CD3CD4%呈负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IgAVN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与多系统指标存在显著关联:与肾功能损伤(BUN、LDH)、脂代谢紊乱(TG、CHOL)、Th1免疫极化(CD3CD8+)及高凝状态(D2、TT)呈正相关;与肝合成功能(ALB、TP)、免疫调节(CD3CD4%)及凝血因子(FIB)呈负相关。该发现为临床进一步揭示gAVN的病理机制、构建临床监测预警体系、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改善患者用药体验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关键因素,也是改善患者预后和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层用药体验测量工具欠缺,严重掣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事服务和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制适用于我国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慢性病患者基层用药体验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以期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工具支持。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量表研制。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并在感知价值理论指导下形成初步的慢性病患者基层用药体验量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初步编制的慢性病患者基层用药体验量表进行咨询论证,并修改完善。于2023年10月,在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基层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现场调研,对量表进行语言文化调试并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对量表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最终形成慢性病患者基层用药体验量表。结果 通过文献分析法提取了14个用药体验相关维度,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初步构建了包含8个维度40个条目的量表条目池。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量表进行了修改完善,两轮专家积极性分别为9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6和0.88,专家对量表提出了较为科学权威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包含7个维度29个条目的量表。通过现场调研,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较好,量表条目临界比值法分析结果显示,P值均0.8,折半信度均 >0.7,组内相关系数(ICC)均 >0.8。旋转后各条目因子载荷量均 >0.5;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指标结果为卡方自由度比(CMIN/DF)=1.485,适配度指数(GFI)=0.902,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39,均方根残差(RMR)=0.03,比较适配指数(CFI)=0.981,规准适配指数(NFI)=0.945,增值适配指数(IFI)=0.981,量表建构信度(CR)值均 >0.7,平均方差提取值(AVE)值均 >0.5。最终形成了包括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三个一级维度 7 个二级维度 28 个测量条目的慢性病患者基层用药体验量表。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慢性病患者基层用药体验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较好的本土适宜性,可以用于慢性病患者基层用药体验调查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8-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乡村医生对家庭医生团队的组织认同感会对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质量产生影响,关系到农村居民所享受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目的 探究乡村医生对家庭医生团队组织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家庭医生团队更好运行,提升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供可行措施。方法 2021 年 11—12 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内 3 个地市的乡村医生共 1 004 名,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乡村医生人口学特征、工作状况以及对家庭医生团队的组织认同感情况。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乡村医生的组织认同感与工作—家庭冲突、工作稳定性、业务培训、组织隔离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探究乡村医生组织认同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乡村医生对家庭医生团队的组织认同感较高,得分为(3.757±0.713)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业务培训与组织隔离呈正相关关系(r=0.156,P<0.01),组织隔离与组织认同感呈负相关关系(r=-0.287,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业务培训(β=0.154,P<0.001)、组织隔离(β=-0.262,P<0.001)是乡村医生对家庭医生团队组织认同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乡村医生对家庭医生团队的认同感较强,做好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降低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组织隔离程度,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乡村医生对家庭医生团队的组织认同感。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规模不断扩大,用药依从性对慢病患者的健康结局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大多分析了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对提升用药依从性的效果,但从用药体验角度分析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体验和用药依从性现状,探讨用药体验多个维度对用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作用,就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提出对策。方法 2023 年 9—12 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山东省内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抽取 3 个地级市共 2 432 位居民,再依据纳入标准筛选出 60 岁以上且长期服药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使用课题组研制的慢病患者用药体验量表调查患者用药体验状况,量表包含 7个维度 28 个条目,采用中文版四条目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描述患者的用药体验与用药依从性现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患者用药依从性产生重要影响的用药体验维度。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2 432 份,回收有效问卷 2 415 份,有效回收率为 99.3%;剔除问卷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后,共有 1 544 例样本纳入本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体验均分为(4.31±0.39)分,药物的生活影响维度均分最高,为(4.72±0.58)分;方便性维度均分最低,为(3.86±0.49)分。老年慢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均分为(3.48±0.619)分,筛查出依从性差的患者 698例(45.2%),其服药不依从最主要的表现是“忘记服药”,占比 77.1%(538/698)。女性、患慢性病数量 2 种及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与男性、患 1 种慢性病患者相比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女性(β=-0.056)、患慢性病数量 2 种及以上(β=-0.053)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P<0.05),在用药体验量表的各维度中,有效性维度(β=0.083)、可负担性(β=0.135)两个维度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 山东省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比例为 45.2%,其中女性、患慢性病数量 2 种及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有效性维度、可负担性两个维度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相关部门应注意持续降低慢病药物价格,医生应当加强对女性、共病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药事指导服务。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合并衰弱的综合管理对衰弱评估提出了多维需求,然而作为心衰患者不良健康结局的增量预测因子,衰弱的社会维度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社会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9 月—2023 年 7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衰弱量表(HALFT 量表,评估社会衰弱)、中文简化版孤独感量表(评估孤独感)、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社会支持)、个人掌控感量表(评估个人掌控感)、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抑郁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支持向量机 - 特征递归消除进行特征筛选,构建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引入 SHAP 值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筛选患者 228 例,其中 8 例拒绝填写,共计发放问卷 22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13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6.81%。慢性心衰患者中社会衰弱前期及社会衰弱人数占比分别为 46.0%(98/213)、17.8%(38/213)。不同社会衰弱情况的慢性心衰患者文化程度、居住地、工作状态、疾病经济负担、个人月收入、病程、运动习惯、就医满意度、交通出行、孤独感量表得分、双向社会支持量表得分、PMS 得分、PHQ-9 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向量机 - 特征递归消除模型性能最佳时,采用最优特征子集(以3∶7 拆分样本作为测试集和训练集)构建分类模型后进行 SHAP 值可解释性分析,模型预测准确率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 0.73 和 0.63,此时特征重要性排序及影响方向从高到低为无运动习惯(+)、个人掌控感(-)、疾病经济负担重(+)、双向社会支持(-)、抑郁(+)、孤独感(+)、无业(+)。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社会衰弱占 60% 以上,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予以重视,关注患者缺失的社会资源属性及其上游因素,通过强化外部支持系统、培养患者内在信念、克服负性情绪体验,统筹制定管理方案,整合医疗资源实施干预延缓或逆转患者社会衰弱进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 FIB 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 HSPN 患儿 FIB 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 FIB 能否评估 HSPN 患儿肾损伤轻重。方法 收集 2017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肾病病区住院同时行肾活检的紫癜性肾炎患儿 922 例,汇总其做肾活检期间的临床信息、FIB 及肾脏病理信息,并依据 FIB 水平将患儿分为 A 组(偏低)4.98 g/L。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探究 FIB 与 ISKDC 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增生比例、新月体比例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FIB 对肾单位微观病理变化的预测情况。结果 922 例已做肾活检的 HSPN 患儿中,FIB 为(3.48±1.01)g/L。A 组 113 例,FIB 偏低率 12.26%;B 组 734 例,FIB 标准率占 79.61%;C 组 75 例,FIB 偏高率占 8.13%。ISKDC 病理分级中Ⅱ a 型 173 例(18.76%)、Ⅱ b 型 29 例(3.15%)、Ⅲ a 型 466 例(50.54%)、Ⅲ b 型 232 例(25.16%)、Ⅳ型及以上 22 例(2.39%)(其中Ⅳ a 型 2 例,Ⅳ b 型 18 例,V 型 2 例)。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N 患儿 FIB 及 FIB 分组与肾脏病理 ISKDC 分级(rs=0.146,P<0.001;rs=0.129,P<0.001)呈正相关性。922 例 HSPN 患儿中有 911 例(98.9%)存在系膜细胞增生,655 例(71.04%)存在新月体增生。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IB 分组均与系膜细胞增生率呈弱正相关性(rs=0.092,P=0.005;rs=0.096,P=0.003),与新月体增生率呈正相关性(rs=0.132,P<0.001;rs=0.83,P=0.012)。922 例 HSPN 患儿中肾小球急性病变 763 例(82.75%)、急慢性病变 97 例(10.52%)、慢性病变 62 例(6.73%)。HSPN 患儿 FIB 与肾小球病变的急慢性情况呈正相关(rs=0.145,P<0.001)。同时,HSPN患儿部分肾活检指标病变(新月体形成、系膜增生分叶、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小管炎或再生、小管细胞颗粒变性、小管间质水肿、小管炎性细胞浸润、小管萎缩、小管间质纤维化、小管腔红细胞管型、肾间质血管)与 FIB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 曲线显示,FIB 对肾小球硬化的灵敏度最高(灵敏度 =0.900,特异度 =0.303),FIB最佳截断值为 2.835 mg/L;FIB 对小管间质纤维化正向预测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0.623,对小管细胞颗粒变性反向预测的 AUC=0.641。结论 FIB 可作为一项反映 HSPN 患儿肾脏病理变化轻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能反映肾脏病理分级的轻重,与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等肾单位微观指标关系密切,可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红花檵木叶片内生细菌与其季节性异常叶色现象的相关性,该文采用 平板分离培养法和16S rDNA 序列特征分析法从红花檵木五类异常叶色和正常红色 叶片*中分离鉴定内生细菌,分析不同叶色叶片的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菌水 平差异。结果表明:(1)五类异常叶色叶片内生细菌生物量更高,分离的906 株细 菌经鉴定分类为26 属40 种。(2)小叶类型叶片内生细菌种类最多且群落结构均匀, 而红黄类型的结果与其相反。(3)异常叶色叶片与正常红色叶片的菌群比较发现, 不仅其优势属、种差异明显,且在异常叶色叶片中富集大量甲基杆菌属和假单胞杆 菌属细菌,尤其是栖稻假单胞菌明显增多。(4)异常叶色叶片(小叶、红斑和红黄 类型)中富集了具有溶磷、固氮、产IAA、耐盐功能的细菌,其中有四株兼具以上 四种功能,这种富集功能菌的行为极有可能与异常叶色现象有关。该文揭示了红花 檵木异常叶色现象与特定内生细菌菌群富集密切相关,为红花檵木异常叶色的形成 机理研究提供线索,对红花檵木优质高效栽培有重要应用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康复过程目前大多由医院转移至居家情境进行。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帮助患者弥合了从医院向居家转移的支持缺口,促进居家康复进程,然而诸多质量问题接踵而至,其服务质量亟待把关。目的 构建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 APP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规范、提升我国移动健康 APP 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2022 年 7 月2023 年 2 月基于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拟定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 APP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18 名专家开展 2 轮函询。专家积极程度采用问卷回收率及意见提出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采用权威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得分变异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结合专家函询、层次分析法,确立最终的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 APP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 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 100%,专家权威系数为 0.867,2 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128~0.154 和 0.151~0.197(P<0.001)。最终构建的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 APP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由软件属性、医学科学和行为科学特征三个维度组成,包含 7 项一级指标,24 项二级指标和 51 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心力衰竭患者居家康复 APP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全面、具有科学性,对评价心脏康复 APP 服务质量及促进类似APP 服务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1-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基于数字医疗的远程运动康复可高效改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健康状况,然而,当前远程运动康复的参与率较低。目的 基于休闲限制理论,剖析数字医疗背景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拒绝运动康复原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2年9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现象学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拒绝远程运动康复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分析归纳原因。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4名患者。提炼出自身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和结构限制因素3个主题及下属12个亚主题,即数字素养水平低下、负面疾病感知、疾病所致心理痛苦、数字医疗信任危机、个人运动习惯根深蒂固、康复团队疏离感、社交网络未充分建立、购置设备相关经济负担、恶劣气候、基层康复服务能力低下、角色压力制约可支配时间、可穿戴设备适用性欠佳。结论 患者缺乏数字医疗的素养及信任感、高水平疾病感知及心理痛苦、不佳运动习惯、康复团队及同伴间疏远、经济负担、恶劣气候、基层康复服务能力及个人时间匮乏,现有可穿戴设备适用性不足是其拒绝远程运动康复的原因。未来在强化患者数字素养、促进精神复原的基础上,需要构建远程康复中有效的支持体系与社交网络,同时加强满足数字医疗大背景要求的康复队伍建设,健全以智慧医疗为核心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补强基层康复服务配置,有助于促进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参与远程运动康复。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好的关键技术识别方法能够更好地为各层各级的关键技术识别、预测和研发提供支撑。[方法/过程] 提出基于BERT-LDA模型的关键技术识别方法,通过将BERT与LDA相结合,以弥补单一使用LDA主题模型缺乏上下文语义信息的缺陷,并以农业机器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具体包括以下过程:①基于python构建BERT语义特征向量和LDA主题特征向量,将其在高维空间进行向量拼接,利用自编码器学习连接向量的低维潜在空间表示;②在潜在空间表示上使用K-means算法实现语义关联聚类,得到二维聚类效果图及关键技术主题词云图;③进行关键技术判定;④在农业机器人技术领域,与基于德温特TI专利软件的专利分析结果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农业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对比,实证本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BERT-LDA模型提高了主题聚类的连贯性及细粒度划分的精准度;具有很好的关键技术识别精准率和召回率;对识别的不同数据库和出版类型的文献数据集具有较好的包容性与兼容性,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关键技术的识别。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多感觉整合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 有研究表明Pip-and-Pop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感觉整合, 那么Pip-and-Pop效应是否同样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呢?本研究采用动态视觉搜索范式, 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空间一致性(实验1)和时间一致性(实验2)对Pip-and-Pop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视觉目标颜色变化伴随一个同侧的听觉刺激时所产生的Pip-and-Pop效应最大, 对侧条件没有发现Pip-and-Pop效应。(2)视听刺激同时呈现所产生的Pip-and-Pop效应最大, 随视听刺激呈现时间间隔的增加Pip-and-Pop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果表明, 视听时、空一致性对Pip-and-Pop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这为多感觉整合在产生Pip-and-Pop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6-14
摘要: 多感觉整合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有研究表明 Pip-and-Pop 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多感觉整合,那么 Pip-and-Pop 效应是否同样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呢?本研究采用动态视觉搜索范式,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空间一致性(实验 1)和时间一致性(实验 2)对Pip-and-Pop 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视觉目标颜色变化伴随一个同侧的听觉刺激时所产生的 Pip-and-Pop 效应最大,对侧条件没有发现 Pip-and-Pop 效应。(2)视听刺激同时呈现所产生的 Pip-and-Pop 效应最大,随视听刺激呈现时间间隔的增加 Pip-and-Pop 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果表明,视听时、空一致性对 Pip-and-Pop 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这为多感觉整合在产生 Pip-and-Pop 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分类: 医学、药学 >> 医学、药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2-17
摘要: 药物重定位(老药新用)策略在新发传染病中具有独特应用前景。我们前期提出了一种新的药物重定位系统——aCODE,可以基于疾病流行早期有限信息对潜在有效的天然产物进行预测。本文基于计算工具与文献证据,对可能在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中发挥作用的中药天然产物进行理论研究,发现:(1)文献调研共发现56种经过实验验证具有抗冠状病毒活性的天然产物成分,可靶向冠状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2)将aCODE系统所预测的抗冠状病毒天然产物成分与文献证据对比,发现交集有大黄素、甘草酸、人参皂苷R1、利血平和杨梅素等。大黄素可破坏冠状病毒S蛋白与宿主ACE2相互作用,阻止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同时具有抑制3a蛋白离子通道、阻止病毒释放的作用。甘草酸或其衍生物也是国内相关团队在新冠病毒肺炎治疗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3)针对中药预测结果中大量出现的芳香化合物,aCODE系统增加芳香植物提取物数据源,计算发现氨基肉桂酸、肉桂醛、茴香烯、紫苏醇、芳樟醇、柠檬烯具有潜在的抗病毒效应。提示“芳香避秽”的细胞分子学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寡糖(COS)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含正常豆油、氧化豆油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0.06%的COS,共配制成8种试验饲料(CG、OO、CG-200、CG-400、CG-600、OO-200、OO-400、OO-600)。其中,以油脂原料为豆油的未添加壳寡糖的饲料(CG)作为正对照组,以油脂原料为氧化豆油的未添加壳寡糖的饲料(OO)作为负对照组。将初始体重为(7.60±0.05) g的96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8组,每组设3个重复(网箱),每个重复40尾鱼,在池塘网箱中养殖72 d。结果显示:与CG组相比,CG-200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升高了16.20%(P0.05);CG-200组肠皱襞高度增加了86.84%(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了6.59%(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下降了16.94%(P>0.05);OO组SGR下降了8.10%(P0.05),血清SOD活性下降了27.35%(P0.05),其中OO-400组肠皱襞高度增加了18.89%(P0.05),血清SOD活性上升了40.90%(P0.05)。OO-400组在SGR、肠道结构、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等指标上达到了与CG组相同的水平。本试验条件下,根据结果得出:在含4%豆油的常规饲料中添加0.02%的COS可以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改善肠道结构,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氧化豆油会对异育鲫鱼的生长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该饲料中添加0.04%的COS可改善由氧化豆油引起的负影响,使异育银鲫的健康程度达到正常水平。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2-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退耕还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是评价退耕还林措施及其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晋西黄土区退耕22年后形成的3种典型乔木林分,包括自然恢复的辽东栎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刺槐人工纯林,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采样分析,从深度和程度两方面研究了退耕还林对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就土壤容重而言,自然恢复林80 cm以上土层较耕地有显著变化(P 混交林(15.04%) > 纯林(13.68%),20-40 cm土层变化程度最大;(3)土壤毛管孔隙度自然恢复林、混交林和纯林分别达到耕地的1.36,1.13和1.12倍,自然恢复林和人工林显著变化土层分别为80 cm和60 cm以上,变化程度最大的均为40-60 cm处;(4)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对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变化,有机质的增加可解释31%以上,而粘粒含量的解释度则达到44%-51%,均为极显著水平(P< 0.01)。自然恢复林对于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程度和影响土层深度都大于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