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模式对1例糖尿病足全程管理实践并文献复习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的特点,其防治需要多学科协作与长期规范化管理。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糖尿病足管理中常面临专科资源不足、连续性照护欠缺等问题。目的 本文通过对1例首诊社区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的成功管理路径及诊疗过程分析,探索以“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人群管理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梳理分析“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新模式对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全程治疗及管理路径。同时以“糖尿病足,社区”为中文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以“Diabetic foot and Management,Diabetic foot and Administration,Community diabetic foot”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相关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4—2024年,对糖尿病足现有社区管理模式及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突出以“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管理模式的成效与优势。结果 该患者经“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管理后坏疽足趾得以保全、足部感染得到治愈,与此同时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均达到控制标准;结合文献检索结果,目前国内、外对于社区糖尿病足的管理模式多处在探索阶段,包括基于社区的管理模式、医院-社区联动管理模式、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智慧护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多学科团队管理、利用计算机软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应用程序和网络摄像头等设备进行远程诊疗和指导模式、人工智能糖尿病足溃疡预测模式以及跨专业糖尿病足管理团队等。结论 以“专科-全科”特色家医签约服务为依托的共同照护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足患者管理效果显著,且此模式与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糖尿病足管理模式相比团队构架简单,成员分工明确、服务强调个体化、运作效率更高,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核心症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多且相互作用,缺乏有效的干预靶点。近年来,网络分析成为研究识别干预靶点的热点。目的 构建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消化道症状网络,识别核心症状及分析核心症状的影响因素,为精准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312 月在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的4所三级甲等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苏州市中医院、无锡市中医院、徐州市中医院)肿瘤内外科病区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安德森症状测评量表胃癌特异性模块评估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及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的中医体质分类。通过 R 语言构建消化道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核心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电子问卷 362 份,有效问卷 355 份,有效回收率为98.1%。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食欲下降(83.1%)、味觉改变(81.7%)、恶心(71.0%),严重程度排名前三为食欲下降(2.77 分)、味觉改变(2.50 分)、恶心(2.27 分)。网络分析显示,味觉改变的强度最大(rS=1.27),紧密中心性最高(rC=1.50);呕吐的中介中心性最大(rB=1.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吸烟史、中医体质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味觉改变症状严重程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 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 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 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 他人临近底线时, 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 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 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 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 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 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22

    摘要: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 进化与未进化小球藻响应苯酚的转录组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苯酚是工业废水中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小球藻(Chlorella sp.)由于其生长快、抗逆性强,可以有效利用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是最有潜力的含酚废水处理藻株。但是高浓度苯酚产生的氧化压力会造成小球藻细胞的氧化损伤。通过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已经得到了可以耐受500 mg/L苯酚的小球藻藻株(L5)。本研究通过无参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在基因组尺度上考察了未进化小球藻(L3)和L5对高浓度苯酚的响应差异。无参比较转录组学结果表明进化后小球藻能够耐受并降解高浓度苯酚是多个代谢途径整体调控的结果。相比于原始小球藻(L3),进化后小球藻(L5)在500mg/L苯酚浓度下对苯酚氧化胁迫的响应增强,主要体现在细胞信号转导、ABC转运蛋白、热休克蛋白、氮代谢和三羧酸循环(TCA)等相关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进化后小球藻通过这些响应降低高浓度苯酚产生的氧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