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qqqq
注册 登录
EN | RU | CN
  • 首页
  • 论文提交
  • 论文浏览
  • 论文检索
  • 个人中心
  • 帮助
按提交时间
  • 2
  • 3
  • 2
按主题分类
  • 2
  • 1
  • 1
  • 1
  • 1
  • 1
按作者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按机构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当前资源共 7条
隐藏摘要 点击量 时间 下载量
  • 1. ChinaXiv:202507.00033
    下载全文

    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的时空耦合关系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袁梦 谢保鹏 田丽敏 陈英 裴婷婷

    摘要: 为探究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相互影响的程度和方式,明确二者的时空耦合关系,本研究聚焦六盘山甘肃片区,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调模型,探究2010—2020年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调时空分布格局,并根据协调关系划分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和多维减贫程度提升显著,二者均由中低水平转向中高水平,且空间集聚效应突出。(2)2010—2020年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度略有下降,但整体上以高度耦合为主,两系统相互作用程度较强。空间上两系统耦合度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且不同程度耦合度存在聚集形态,空间差异明显。(3)2010—2020年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与多维相对贫困的耦合协调度明显提升,两系统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但协调等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4)2010—2020年六盘山甘肃片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与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调类型以同步型为主,但协调等级多为失调。可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效率减缓多维相对贫困的模式在六盘山甘肃片区仍存在较大深化空间。

    通过
     点击量 437  下载量 64  评论 0
  • 2. ChinaXiv:202501.00135
    下载全文

    中文互联网婚恋态度的变迁——微博大数据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1-10

    王思涵 刘玉佩 丁佳宁 袁梦婵 朱廷劭

    摘要: 【目的】检验积极婚恋态度和恐婚等消极婚恋态度在微博出现的频率变化,并验证与地区粗离婚率的关系。【方法】基于过往文献和相关微博文本,构建婚恋态度词典,使用林萃分析系统获取微博面板数据,比较不同时间地区的词频差异,并与粗离婚率做交叉滞后分析。【结果】积极婚姻态度词频显著高于消极婚姻态度(p 【局限】考虑到网络用语的时效性,词典是否能有效衡量十年前的网络态度有待检验。【结论】积极婚恋态度仍占主流但呈下降趋势,不同经济区域的婚恋态度有所差异,各省各年粗离婚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第二年的婚恋态度。

    同行评议状态:待评议

     点击量 1753  下载量 859  评论 0
  • 3. ChinaXiv:202303.10169
    下载全文

    我国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袁梦飞 周建中

    摘要: 高层次科普人才对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普及起着无可比拟的关键性作用。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重视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国家科普软实力,改变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一体两翼”不平衡的现状。文章从高层次科普人才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对高层次科普人才的现实需求;通过对培养工作和研究现状的梳理,探究了我国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发展和规模、机制和模式以及外部环境(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等;最后,从组织体系、培养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加强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建议。

     点击量 925  下载量 348  评论 0
  • 4. ChinaXiv:202303.08352
    下载全文

    视听时、空一致性对Pip-and-Pop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唐晓雨 崔鑫忠 高敏 袁梦莹

    摘要: 多感觉整合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 有研究表明Pip-and-Pop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感觉整合, 那么Pip-and-Pop效应是否同样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呢?本研究采用动态视觉搜索范式, 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空间一致性(实验1)和时间一致性(实验2)对Pip-and-Pop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视觉目标颜色变化伴随一个同侧的听觉刺激时所产生的Pip-and-Pop效应最大, 对侧条件没有发现Pip-and-Pop效应。(2)视听刺激同时呈现所产生的Pip-and-Pop效应最大, 随视听刺激呈现时间间隔的增加Pip-and-Pop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果表明, 视听时、空一致性对Pip-and-Pop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这为多感觉整合在产生Pip-and-Pop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点击量 1372  下载量 628  评论 0
  • 5. ChinaXiv:202303.08490
    下载全文

    “增益”还是“损耗”?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双刃剑”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徐姗 张昱城 张冰然 施俊琦 袁梦莎 任迎伟

    摘要: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不确定管理理论, 采用日记研究法收集81个样本10个工作日的数据,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 通过明晰挑战性工作要求的不同属性(每日水平、平均水平、日间变动、波动变化), 全面检验了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静态模型中, 挑战性工作要求通过工作专注度(增益路径)和放松(损耗路径)作用于工作-家庭增益, 且在个体间的平均水平模型中, 放松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 (2)在动态模型中, 挑战性工作要求的日间变动和波动变化, 均通过减少员工工作专注度和放松, 进而降低工作-家庭增益。最后, 本研究讨论了管理者应重视挑战性工作要求的双刃剑作用等实践启示。

     点击量 1217  下载量 634  评论 0
  • 6. ChinaXiv:202206.00144
    下载全文

    视听时、空一致性对Pip-and-Pop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6-14

    唐晓雨 崔鑫忠 高敏 袁梦莹

    摘要: 多感觉整合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有研究表明 Pip-and-Pop 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多感觉整合,那么 Pip-and-Pop 效应是否同样遵循空间原则和时间原则呢?本研究采用动态视觉搜索范式,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空间一致性(实验 1)和时间一致性(实验 2)对Pip-and-Pop 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视觉目标颜色变化伴随一个同侧的听觉刺激时所产生的 Pip-and-Pop 效应最大,对侧条件没有发现 Pip-and-Pop 效应。(2)视听刺激同时呈现所产生的 Pip-and-Pop 效应最大,随视听刺激呈现时间间隔的增加 Pip-and-Pop 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果表明,视听时、空一致性对 Pip-and-Pop 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这为多感觉整合在产生 Pip-and-Pop 效应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同行评议状态:待评议

     点击量 3733  下载量 1041  评论 0
  • 7. ChinaXiv:202204.00124
    下载全文

    “增益”还是“损耗”?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双刃剑”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4-17

    徐姗 张昱城 张冰然 施俊琦 袁梦莎 任迎伟

    摘要: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不确定管理理论,采用日记研究法收集81个样本10个工作日的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通过明晰挑战性工作要求的不同属性(每日水平、平均水平、日间变动、波动变化),全面检验了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静态模型中,挑战性工作要求通过工作专注度(增益路径)和放松(损耗路径)作用于工作-家庭增益,且在个体间的平均水平模型中,放松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2)在动态模型中,挑战性工作要求的日间变动和波动变化,均通过减少员工工作专注度和放松,进而降低工作-家庭增益。最后,本研究讨论了管理者应重视挑战性工作要求的双刃剑作用等实践启示。

    同行评议状态:待评议

     点击量 4402  下载量 1160  评论 0
友情链接 : ChinaXiv PubScholar 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
  • 运营单位: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
  • 邮箱: eprint@mail.las.ac.cn
  • 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招募预印本评审专家 许可声明 法律声明

京ICP备05002861号-25 |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6号
版权所有© 20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