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问题、策略及指标体系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学术成果评价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传统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固有方法的统治地位、开发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已刻不容缓。文章试图探索大数据环境下哲社学术成果评价的变革及其实现,特别是提出了大数据思维下的哲社学术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基于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对传统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行分析,然后对大数据给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带来的改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策略和指标体系。[结果/结论]提出大数据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的策略:由引文著录分析转向多维度的引用内容与行为分析,由面向成果的阶段性静态评价转向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的全过程动态评价,由学术影响力评价转向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两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大数据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 智库建设中情报的功能定位与功能实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探索情报在智库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拓展情报研究发展空间。[方法/过程] 以智库功能与情报功能的区别与联系为逻辑起点,以智库建设中前期、中期和后期对情报的需求为考察对象,开展情报功能定位及其实现研究。[结果/结论] 在情报对于智库建设的功能定位上,探究情报与智库的融合和情报对智库的嵌入;并据此,从前期资源支撑功能、中期分析辅助功能和后期评估保障功能三方面,分析情报功能在智库建设中的实现策略;最后论述在大数据环境下,这些功能的新特征及其实现的新手段。

  • 沂水方言单字调及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0-11-10

    摘要: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历史悠久,是一座千年古县。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沂蒙山腹地,沂河、沭河上游。二三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农业文明,并在山川河流的孕育下培养了当地独特的语言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沂水方言。本文基于录音语料,提取声音基频参数并进行归一化和半音值化处理,以此分析沂水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声调模式,对于沂水方言的四声声调体系做了详细的描写和总结。结果表明,该方言有四个独立单字调:三个降调和一个平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为31、54、33、42;降调为该方言一大特点,并体现在连读变调中的归并情况中。双字调共有16种组合模式,连读变调后发生归并后共10种。其中,变调主要发生在前字:阴平在阴平前由降调31变为升调35,在上声前由低降调31变为高降调54,在去声前由降调31变为平调33;上声在阳平前由平调33变为降调31。本文采取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描绘了沂水县城方言的声调系统,试图补充胶辽官话乃至山东方言的声调研究体系。

  • 6种绿化树种的气孔特性与臭氧剂量的响应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5-1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开顶式气室装置研究5种臭氧(O3)浓度对6种绿化树种,即杨树基因型‘546’(Populus deltoides cv.‘55/56’×P.deltoides cv.‘Imperial’)和‘107’(P.euramericana cv.‘74/76’)、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法桐(Platanus orientalis)、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气孔密度、开度和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3浓度的升高,气孔密度、开度和大小均显著降低,不同树种的各项气孔特征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O3处理、树种、采样时期以及O3和树种之间、采样时期和树种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6种树种的各项气孔指标与O3剂量(AOT40,小时O3浓度大于40nmol/mol的累计值)间具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 3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为深入研究环境变化背景下城市植物的叶组织结构和功能在适应地表O3污染方面提供理论证据。

  • 我国地表臭氧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3-14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的高浓度地表臭氧污染,综述了目前在地表臭氧的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主要进展包括地表臭氧的污染水平,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机制,具体包括地表臭氧对植物叶片的表观伤害、光合固碳能力、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释放、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臭氧生态环境效应的管理措施。此外,对我国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建议加强在农田和森林布设臭氧浓度监测点、开展多因子同时存在的交互作用、气孔臭氧吸收量-响应(生物量或产量)关系以及臭氧对地下生态过程累积效应的长期定位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地表臭氧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校企院联合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临床病理实训基地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现阶段我国的特殊国情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使得病床数迅猛增加,病理医生缺口巨大。许多医学院校根据市场及医疗需求开设了本科或硕士层次的临床病理学专业,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及实训基地,导致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临床工作岗位的需求。病理学实训基地是开展病理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南方医科大学根据临床病理学专业及其他专业设置的需求,联合学校、医院、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共建涵盖“教学、科研、实践(服务)”的一体化的“校院企”病理学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