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地上部分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 ODS 等柱色谱方法以及高效液相技术对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 1H-NMR、13C-NMR、MS 等波谱学数据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 诱导的RAW264.7 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 防风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5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姜糖脂A (1),(E)-2-己烯基-O-β-D- 吡喃葡萄糖苷(2),(Z)-3-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 苷(4),sachalinoside B (5),5β,6α-dihydroxy-3β-(β-D-glucopyranosyloxy)-7-megastigmen-9-one (6),phenethyl-β-D-glucopyranoside (7),没食子酸乙酯(8),香草酸(9),蚱蜢酮(10),2-乙氧 基-2- 对羟基苯基乙醇(11) , 2-methoxy-2-(4′-hydroxyphenyl)ethanol (12) , 1,2,3,4,6-penta-O-gally -β-D-glucopyranose (13),(-)-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 -(1→6)-β-D-吡喃葡萄糖苷(14),(9Z,12Z)-N-(2-hydroxyethyl)octadeca-9,12-dienamide(15)。 其中,化合物1-5、7-10 首次在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 首次从防风属植物中 发现。(2)对化合物1-15 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3、4、7、9、12 和14 对LPS 诱导的RAW 264.7 细胞NO 释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建立川乌及制川乌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比较3 个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HPLC 法,Waters SunFire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乙腈-冰醋酸(0.2%)水溶液(使用三乙胺调节pH 值为6.2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计算相似度,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及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建立了3 个产地15 批川乌炮制前后的HPLC 指纹图谱,分别标定了25 个和14 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出6 个共有峰,分别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16)、苯甲酰乌头原碱(峰17)、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18)、新乌头碱(峰21)、次乌头碱(峰22)、乌头碱(峰23)。(2) 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显示,川乌炮制前后的30 批样品被明显分为2 类,15 批川乌被分为3 类,15 批制川乌被分为3 类,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 个成分可能是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潜在差异成分。(3)炮制前后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四川江油所产川乌炮制前后部分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产地所产川乌。该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分析,可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