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流域不同林龄(18 a、22 a、26 a、30 a、33 a、40 a)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使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探究不同林龄刺槐人工林0~100 cm土层土壤磷组分(H2O-P、NaHCO3-P、NaOH-P、D.HCl-P、C.HCl-P、Residual-P)分布模式,明晰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土壤磷组分变化并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刺槐林地0~100 cm的平均土壤全磷含量土壤深度下为:30 a(590.44 mg·kg-1)>26 a(571.68 mg·kg-1)>22 a(527.05 mg·kg-1)>18 a(517.83 mg·kg-1)> 33 a(490.71 mg·kg-1)>40 a(464.49 mg·kg-1);6个林龄中土壤磷组分占比为:稳定态磷>残留态磷>中等活性态磷>活性态磷。(2)土壤磷各组分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0 a刺槐林的土壤磷各组分含量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全磷及土壤磷组分的含量均减少。(3)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H分别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造林初期的刺槐林土壤磷组分逐渐积累,在中林龄时达到高峰,随着林龄的增长磷的限制效应逐渐增强,达到成熟后土壤磷组分逐渐下降。因此,从磷分含量限制的角度而言,在30 a时适当施用磷肥可改善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后期的磷缺乏问题。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5-0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技术经济安全相关议题成为主要国家和地区共同关注的焦点。 文章从学科建设视角,围绕为什么是什么如何评等关键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分析了关注技 术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技术、企业、产业、国家和区域等不同层面应重点关注的技术经济 安全关键议题,构建了由环境诱发、要素传导、多重反馈和时空演化 4 个环节构成的技术经济安全发生和演 化机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经济安全评估的 TMAPS(技术-市场-主体-政策-安全)模型和指标框 架。该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理清技术经济安全的内涵和边界,并为加强技术经济安全评估、保障技术经济 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1-22
摘要: GRO(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adio Occultation)和LRO(Low Earth Orbit Radio Occultation)联合组网探测地球大气是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掩星事件的数学判据,并仿真分析了LEO卫星主要轨道参数对GRO和LRO掩星事件数量和全球分布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卫星轨道越低GRO掩星事件越多;轨道倾角在30°和75°之间时,GRO掩星事件较多,全球覆盖率也越大;用极轨卫星进行LRO掩星探测时,LRO掩星事件较均匀地分布在各纬度带。研究成果对GRO和LRO联合星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分类: 地球科学 >> 海洋科学 提交时间: 2016-05-13
摘要: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反射信号(GNSS-R)遥感是反演陆地和海洋表面地球物理参数的有力工具.而机载GNSS-R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平台,因为它不仅可以为空基实验提供校准依据,而且在中小尺度目标(比如河流和湖泊)的遥感方面独具优势.机载实验的研究主要包括海面风场的反演、海面高度的测量和土壤湿度的探测.首次反演海面风场和土壤湿度的机载GNSS-R实验都是由美国NASA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组织实施的.之后在西班牙IEEC(Institut d'Estudis Espacials de Catalunya)/CSIC(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Starlab实验室与NASA的联合实验中,海面风场的反演精度已经能够达到2 m/s.两个最早利用GNSS-R探测海面高度的机载GNSS-R实验都是美国的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组织实施的,其中海面平均高度的探测精度已经达到了厘米级.在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也组织了相应的机载GNSS-R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