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1-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互联网医疗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的临床科学研究有待探讨。本研究从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入手,从实际出发,探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临床科研选题。分析互联网医疗应用于临床科研所面临的挑战,并就互联网医疗应用于临床科研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显示互联网医疗在临床科学研究中应用于临床诊疗、药事服务、科研流程管理、康复护理、健康科普等方面,凸显了便捷、精准的特点,创新了诊疗模式、提升了服务效率。研究特别探讨了互联网医疗背景下的临床科研所面临的 5 个科研要素方面的挑战,并从临床证据转化、医疗健康信息互通互享、临床研究方法学发展、科研人才培养及监管、互联网中医药临床科研的发展思路等方面为互联网医疗在临床科研的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互联网医疗相关临床科研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2-03
摘要: 在风险复杂化与区域协同化的背景下,探讨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韧性空间网络结构组织模式对城市群韧性建设、风险防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黄河流域三大城市群为例,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韧性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黄河流域三大城市群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三大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呈现增长势态,韧性网络联系强度逐渐增强,韧性整体网络日趋完善。(2) 黄河流域三大城市群韧性水平空间联系网络日益紧密,省会城市辐射效应明显,优势地位突出,但子群间发展不均衡。黄河流域三大城市群已形成典型网络式空间格局,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形成以省会济南市为中心出发点,以沿海城市青岛市、烟台市为次级中心点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群的“一主二副”韧性空间网络格局;中原城市群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外围的开封市、洛阳市等城市为次级中心点的“放射状”韧性空间网络格局;关中平原城市群韧性联系密切区域主要呈现以省会西安市和咸阳市相连接的“双核”韧性空间网络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SPINDLY(SPY)是植物中特有的岩藻糖基转移酶,其介导的O-岩藻糖基化修饰作用 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玉米(Zea mays )岩藻 糖基转移酶基因(ZmSPY)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ZmSPY 蛋白的保守 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以及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并从玉米根系组织中克隆该基因,构建GFP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分析其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同时通过外源激素处理分析ZmSPY 对不同 激素(GA、IAA、6BA、ABA)的应答。结果表明:(1) ZmSPY 蛋白归属于TPR 和SPY 超 家族,主要由TPR 结构域以及催化结构域构成。(2) SPYs 高度保守,ZmSPY 与高粱(Sorghum bicolor) SbSPY 的序列同源性最高。(3) ZmSPY CDS(coding sequence)区为2 736 bp,编码911 个氨基酸,所编码蛋白为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二级、三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 主,并含有33 个糖基化位点。(4) 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ZmSPY 主要定位于细胞核。(5) ZmSPY 表达水平受GA、IAA、6BA、ABA 等外源激素信号调控,并呈现不同程度响应。该 研究结果为玉米SPY 的功能探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植物中O-岩藻糖基化修饰的相关 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7
摘要: 本研究对南充市167728名青少年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大样本普查,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探究休息日不同手机使用时长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特点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青少年手机使用时长越长,其抑郁症状越重;“忧愁”、“失败感”、“无快乐感”和“无幸福感”这四种抑郁症状的强度中心性较高;在休息日从不使用手机、休息日使用手机但每天≤3小时、休息日使用手机且每天>3小时这三种条件下,抑郁症状的网络全局强度、网络结构和网络边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休息日使用手机时长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抑郁症状的网络全局强度、网络结构和网络边缘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休息日不同手机使用时长下抑郁症状的特点及演化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抑郁症状的四种演化模式,为青少年抑郁的防控提供了新策略。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新媒体时代,不再是单一的传播方式,各种媒体共同存在、相互依托、共存发展。这种情况对于电视人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全媒体如此多样化的情况下,作为电视媒体人,必须要尽快融入其中,理性客观地进行分析,找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做好转型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着重讲述了在不断发展的全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在大潮流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生存发展。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用户评论有助于开发者实现移动应用创新,通过对移动应用评论挖掘相 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移动应用开发和评论挖掘提供借鉴。[ 方法 / 过程 ] 利用文本分析方法, 将移动应用评论挖掘相关研究归纳为评论分类、评论聚类和评论特征抽取 3 个关键主题,并基 于此框架阐述该领域的发展状况。[ 结果 / 结论 ] 研究得出:评论分类方法已开始从机器学习向 深度学习演变;评论聚类主要使用 K-Means 和 DBSCAN;特征抽取仍以评论的显式特征为主。 未来,移动应用评论挖掘仍有 3 个问题值得探究,分别是领域依赖性、多源信息融合以及评论 价值评估。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9-27
摘要: 一维 Logistic 模型广泛存在于社会和自然演化过程中,是一类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简洁非线性模型. 本工作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一维 Logistic 模型的非线性特征与混沌特性,进而分析混沌一般性特点. 在一维 Logistic模型中,在环境参数取不同值时,该模型表现出许多迥异代演化行为.其从一个完全可预测的周期性行为变成完全不可预测的混沌行为,表现倍周期分叉的混沌现象和初值敏感特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病因与DCM患儿的预后显著相关,但目前缺乏精准病因诊断及有效的危险分层方案。其中原发性DCM的占比最高且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患儿预后更差。因此基于遗传背景下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将有利于DCM患儿的精准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DCM的遗传病因占比、遗传学特征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2022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基因检测的42例原发性DCM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出院后定期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以患儿死亡时间或2022-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结局将患儿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儿的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儿中位首诊年龄12(7,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9,36)个月。死亡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长8(0,11)个月,存活组中位随访时长30(12,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T)杂合变异,致病分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绘制患儿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基因突变阴性患儿生存率高于基因突变阳性患儿(2=18.1,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HR=23.91,95%CI=(1.80~317.21),P=0.016〕、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11.29,95%CI(1.13~112.68),P=0.039〕为DCM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38.1%的原发性DCM患儿与遗传病因相关,诊断后第1年内是DCM患儿死亡的高发期,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预后更差。存在致病基因突变、首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年科研队伍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是开展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的主力军,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青年科研队伍建设,切实建立有效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创新创造能力、活力和动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文章在分析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过程中青年科研队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主干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的经验成效;从多措并举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营造青年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制度环境,以及打造多样性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 3 个方面,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时代背景下优化我国青年科研队伍发展的系统性思路,建议进一步优化推广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共同体建设,加快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跨学科合作,实现交叉融合创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围绕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需求,建设高质量的产业体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论述了基础研究作为技术创新的源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提出通过构建基础研究资助导航系统平台,找到基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合理布局基础研究方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建设全链条、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的门诊教学能力是关系到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开展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项目,但尚无研究采用综合的方法评价项目的实施情况。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的实施现状与阻碍因素,为制定问题导向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和策略支持。方法 本研究基于CIPP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专家会议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评分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背景、输入、过程和结果4个方面对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政策文件分析和文献回顾结果表明,社区师资培训是受到国家卫生政策大力支持的医疗人才培养计划,且目前在国内已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浙大二院制定的培训制度基本涵盖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的内容和过程规范,基层实践基地所制定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缺乏实施细则。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10名基层指导医师共完成了57人次社区教学门诊,每人参加4~7次,人均门诊教学能力评价得分从第1轮的(78.65.7)分提升至第7轮次的(87.84.5)分。基层指导医师和全科住院医师对教学场地与设备、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得到的满意度均超过90%,但基层指导医师对教学激励制度的满意率仅为20%。参与项目培训的受访者反映目前存在的主要阻碍因素是教学相关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学门诊患者招募困难与培训内容适用性不足。结论 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初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下一阶段的培训中需要结合基层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持续地改进培训质量。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2014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对中医领域13个专科领域的240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项目进行制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本部分工作。目的 为了解中医药领域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现状,从方法学角度对项目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本项目组对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组进行调研。 方法 调研采用电子问卷方式,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认识部分、指南制修订与工作流程部分、指南制修订工作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部分、指南实施推广和应用情况、指南制修订工作情况整体调研部分等几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调研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调研完成后对结果进行数据汇总与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次调研最终共收回有效问卷198份,调研结果提示多数项目组认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多数项目组在指南制修订时注重循证方法学应用,同时,各项目组在制修订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结论 建议今后重视指南制修订工作,加大相关资金支持;各工作组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过程中,需要有方法学专家全程参与并把控质量;增加循证医学与临床诊疗指南制定相关培训;严格遵循最新技术方案与方法学流程;注重指南内容质量、关注指南宣传与实施情况,并及时更新;在指南制修订过程中注意体现中医药诊疗特色,以临床实用、适用为目标,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质量,促进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明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formosana)根中分泌道发生方式、分布及其挥发油转运积累特征,利用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分泌道发生过程及挥发油转运特征,结合组织化学定位确定挥发油的主要积累部位。结果表明: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由中柱鞘细胞最先发生,次生结构中分泌道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皮层中。挥发油的合成不仅与分泌细胞中质体及细胞质有关,还与周围细胞关系密切。分泌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丰富,可能通过形成小泡参与转运,再经由细胞壁向腔道内转移。相邻分泌细胞靠近角隅处的细胞壁分泌活动活跃,腔道内积累大量电子致密物质。成熟分泌道中分泌细胞及其腔道内积累大量油滴,因此挥发油主要积累场所为分泌细胞及其腔道。本研究明确了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的发生方式、分布及其挥发油积累部位,揭示了分泌道发育过程中挥发油的转运积累特征,为进一步阐明分泌组织生长发育与有效成分积累关系研究提供详细理论依据。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借助观测资料与FNL全球分析资料,对比研究2017年与2014年西安高温天气基本特征与有利环流形势,结果表明:① 2 a西安均发生了40 ℃以上的长时间持续高温天气,其中2014年属于常规高温年份,而2017年西安高温则提前1个月发生,高温的提前发生主要是因为南亚高压强于正常年份同期强度;② 不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闷湿高温,西安高温属于干性高温,且昼夜温差较小,由此造成24 h对人体的不适;③ 详细描述了西安高温发生的典型环流特征,即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同时增强,并在对流层中高层相互贯通;④ 南亚高压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热源基地,在较大经向度的有利环流背景下,强风速可将热气团向南向东深度输送至下游地区(即西安);⑤ 在“上辐合、下辐散”的散度场配置下,西安500 hPa以下高空维持明显的下沉气流,加之有利的局部要素相配合,最终造成该地区高温天气的发生。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3-05 合作期刊: 《电气工程学报》
摘要: 针对目前电压暂降检测时存在的由于噪声和谐波等干扰导致的分析精度差、 实时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小波变换的电压暂降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 db20 小波对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提取含暂降信息的基波信号。然后采用 db10 小波 对基波信号进行单尺度分解,检测高频分量的模极大值对电压暂降实现定位,从而降 低了噪声和谐波等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了小波分析的检测性能。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18-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对新疆孔雀河北缘的LX02剖面湖相沉积物开展了OSL测年和孢粉记录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湖相沉积自72.4ka B.P.延续到51.0 ka B.P.。这一期间,研究区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植被,林下生长灌木和草本,低洼潮湿的地方生长蕨类孢子和藻类。植被的主要类型有松(Pinus)、栎(Quercus)、栗(Castanea)、榛(Corylus)、莎草(Cyperaceae)、蒿(Artemisia)、藜(Chenopod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同时还含有少量的山核桃(Carya)和枫杨(Pterocarya)等亚热带的孑遗植物花粉。具体来说, 组合带Ⅰ(72.4~66.8ka B.P.)、Ⅲ(56.1~51.0ka B.P.)对应的沉积期间,研究区阔叶树花粉含量低而灌木和草本花粉含量高;组合带Ⅱ(66.8~56.1ka B.P.)对应的沉积期阔叶树花粉含量都较高,而灌木和草本花粉相对较低,揭示72.4~51.0ka B.P.研究区气候总体上呈现冷干-暖湿的气候波动特征。这与粘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古气候特征及其变化一致,亦与柴达木盆地东部介形类丰度特征研究、柴达木盆地东部古湖泊高湖面光释光年代学研究、北京平原区有机碳同位素研究等结果吻合较好。不过,这一气候变化规律的内部驱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3-0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脆弱性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作为海洋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人海地理空间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首先,对其海洋资源、海洋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及海洋基础设施等进行概述,分析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其次,以脆弱性为切入点,运用集对分析法分析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演进及影响因素;最后,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2年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类型分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脆弱性的对策。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指数发展变化不同,但均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②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属于单一子系统脆弱型的次数较少,复合子系统脆弱型和均衡脆弱型是主要类型,出现次数较多;③可通过加强陆海统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污染治理,推进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加快人才培养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降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水分不足是限制半干旱雨养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地表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 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保墒措施下旱地马铃薯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于2014—2015 年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种植(T1)、半膜大垄(T2)、全膜双垄(T3)和露地平作(对照, CK)4 种栽培模式, 研究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生育期0~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状况, 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保蓄效果较好, 秸秆带状覆盖对生育中后期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CK)相比, 3 种覆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其中T1 处理效果最好, 较CK 提高2.8%~7.8%, 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 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地膜覆盖处理。与CK 相比, T1 处理马铃薯产量提高10.5%~34.2%, 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8.9%~29.8%, 达108.9~134.0 kg·hm–2 ·mm–1, 商品薯率提高14.7%~38.8%, 达82.3%~92.2%。马铃薯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r=0.836**)呈显著正相关。T1 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T2 和T3(P<0.05)。可见, 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显著的纳雨保墒作用, 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增产效果显著。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 可作为西北雨养农业区旱地马铃薯生产的高效栽培新模式。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8二甲基异戊烯基柚皮素(8DN)作为生产黄酮类类药物淫羊藿苷的重要前体,在医药合成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潜力。由于其合成路径及相关基因的复杂性,目前主要通过饲喂8DN的直接前体(柚皮素,异黄腐酚等)的方式合成8DN,而在生物体内全合成8DN的的研究工作还未见报道。为了实现8DN在酿酒酵母体内的生物全合成,该研究通过组合筛选8DN前体物柚皮素合成所需的多种外源基因(TAL,4CL,CHS,CHI),获得30株柚皮素生产菌,发现不同来源的基因组合引起柚皮素产量的明显差异(0.37mg/L-22.33mg/L)。并且利用Delta位点将较优的基因组合整合至酵母基因组,实现了稳定的柚皮素高产菌株(SyBE_Sc02050031)构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入带有苦参来源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N8DT)多拷贝质粒,实现8DN合成的完整反应过程,8DN的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6.7μg/L。另外通过关键限速酶N8DT的序列优化策略,发现截断定位信号肽序列的N8DT明显提高了从柚皮素到8DN这一关键反应的催化效果,8DN的产量提高到52.6 μg/L(144.2%)。该研究首次在酿酒酵母中成功构建高产8DN的生物全合成路径,为在微生物体内合成其他黄酮类天然产物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04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也是最脆弱、最容易被外来种入侵的生态系统之一。我国已查明的海岸带外来入侵物种有196种,占我国入侵种总数的1/4以上。人为引种和船舶运输是外来种入侵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海岸带生物入侵会造成土著种生长和繁殖受限、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严重的生态后果,同时对海岸带渔业和农业生产乃至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科学管理海岸带生物入侵问题,建议尽早对我国海岸带外来物种开展全面系统的科学考察,实施主要外来种的风险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外来种的入侵机制及其生态影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压舱水管控,为海岸带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